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46.890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放置、安置。《荀子.大略》:「然故民不困財,貧窶者有所竄其手。」《新唐書.卷一九六.隱逸傳.陸龜蒙傳》:「文成,竄稿篋中,或歷年不省,為好事者盜去。」
打草驚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鄭文寶《南唐近事.卷二》1>王魯為當塗宰2>,頗以資產為務。會部民連狀訴3>主簿4>貪賄於縣尹5>,魯乃判曰:「汝雖打草,吾已虵(蛇)驚。」為好事者口實6>焉。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祖堂集.卷七.雪峰和尚》。 (2) 當塗宰:當塗縣的最高行政長官。當塗,地名,或為今安徽省當塗縣。 (3) 訴:告狀、控告。 (4) 主簿:職官名。主管文書簿籍及印鑑。 (5) 縣尹:職官名。一縣的首長,此指當塗縣尹王魯。 (6) 口實:談話、批評的內容。 〔參考資料〕 《祖堂集.卷七.雪峰和尚》師云:「老僧在仰山時,仰山拈經中語問大眾:『剎說、眾生說、三世一切說。為什摩人說?』無人對...
出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撰作的詩文,方才脫稿。《陳書.卷二六.徐陵傳》:「每一文出手,好事者已傳寫成誦。」
質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中懷疑而向人提出問題。《漢書.卷九二.游俠傳.陳遵傳》:「竦居貧,無賓客,時時好事者從之質疑問事,論道經書而已。」
三十六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十六本為虛數,極言計策極多。後好事者附會,湊足三十六實數,名目為:瞞天過海、圍魏救趙、借刀殺人、以逸待勞、趁火打劫、聲東擊西、無中生有、暗度陳倉、隔岸觀火、笑裡藏刀、李代桃僵、順手牽羊、打草驚蛇、借屍還魂、調虎離山、欲擒故縱、拋磚引玉、擒賊擒王、釜底抽薪、混水摸魚、金蟬脫殼、關門捉賊、遠交近攻、假途滅虢、偷梁換柱、指桑罵槐、假痴不癲、上屋抽梯、樹上開花、反客為主、美人計、空城計、反間計、苦肉計、連環計、走為上計。
黔驢之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黔驢技窮」之典源,提供參考。 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驢〉(據《全唐文.卷五八五.柳宗元》引)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蔽林間窺之,稍出近之,憖憖然莫相知。他日,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益習其聲,又近出前後,終不敢搏。稍近益狎1>,蕩倚衝冒2>,驢不勝怒,蹄之。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3>,斷其喉,盡其肉,乃去。噫!形之龐也類有德,聲之宏也類有能,向不出其技,虎雖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注解〕 (1) 狎:音ㄒ|ㄚˊ,戲弄。 (2) 蕩倚衝冒:指老虎對驢子挑釁...
韋應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耗,冠帶亦寥落。  青苔已生路,綠筠始分籜。夕氣下遙陰,微風動疏薄。  草玄良見誚,杜門無請托。非君好事者,誰來顧寂寞。 四禪精舍登覽悲舊,寄朝宗、巨川兄弟  蕭散人事憂,迢遞古原行。春風日已暄,百草亦複生。  躋閣謁金像,攀雲造禪扃。新景林際曙,雜花川上明。  徂歲方緬邈,陳事尚縱橫。溫泉有佳氣,馳道指京城。  攜手思故日,山河留恨情。存者邈難見,去者已冥冥。  臨風一長慟,誰畏行路驚。 善福閣對雨,寄李儋幼遐  飛閣淩太虛,晨躋郁崢嶸。驚飆觸懸檻,白雲冒層甍。  太陰布其地,密雨垂八紘。仰觀固不測,俯視但冥冥。  感...
假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借用。《南齊書.卷五二.文學傳.崔慰祖傳》:「好學,聚書至萬卷,鄰里年少好事者來從假借,日數十袠,慰祖親自取與,未常為辭。」《南史.卷七二.文學傳.袁峻傳》:「家貧無書,每從人假借,必皆抄寫,自課日五十紙。」
鄙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鄙陋、庸俗。《後漢書.卷四○.班彪傳上》:「後好事者頗或綴集時事,然多鄙俗,不足以踵繼其書。」
黔驢技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黔驢技窮」之典源,提供參考。 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驢〉(據《全唐文.卷五八五.柳宗元》引)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蔽林間窺之,稍出近之,憖憖然莫相知。他日,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益習其聲,又近出前後,終不敢搏。稍近益狎1>,蕩倚衝冒2>,驢不勝怒,蹄之。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3>,斷其喉,盡其肉,乃去。噫!形之龐也類有德,聲之宏也類有能,向不出其技,虎雖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注解〕 (1) 狎:音ㄒ|ㄚˊ,戲弄。 (2) 蕩倚衝冒:指老虎對驢子挑釁...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