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9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帕芙洛娃,安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俄國芭蕾舞者,在她死了50年後仍被後世視為最完美的芭蕾伶娜,對於發展芭蕾及喚醒世人對它的品味比誰貢獻的都大。她生於聖彼得堡,從小家庭貧窮,健康脆弱,趁一次聖誕節的機會,媽媽帶她去馬林斯基劇院(The Maryinsky Theatre)看《睡美人》的表演,興起她對古典芭蕾的熱愛及保衛的天職。十歲時被聖彼得堡帝國劇院學校(The St.Petersburg School of The Imperial Theatres)錄取,她的主要老師有強生(Johanson)和葛特(Guerdt)。帕芙洛娃以童星之姿開始她的舞蹈生涯,她的第一個重要角色是在裴堤帕(Petipa)所編的《兩顆星》(The...
Marie-Françoise Christout《Le Ballet Occidental, naissance et métamorphoses ⅩⅥe-ⅩⅩe siècles》1995、Martha Bremser《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Anatole Chujoy & P. W. Manchester《The Dance Encyclopedia》1967、Barbara Noami & Cohen-Stratyner《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Dance》1982.
|
黛安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羅馬神話中的月神,亦是主宰狩獵與守護女性貞操的女神。為英語Diana的音譯。在文學詩篇裡常指月亮、女狩獵家、女騎士、獨身主義的女性。今用作女性的名字。也譯作「戴安娜」、「狄安娜」、「地亞娜」。
|
娜羅蟲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娜羅蟲是澄江生物群中常見的節肢動物之一,體長一般小於4cm;蟲體區分為頭與軀幹兩部份,在背側分別有未礦化的頭甲與體甲,兩者之間有一鉸合構造,頭甲由此向後延伸疊蓋在部份的體甲之上,重疊的部份相當寬,蟲體因此可以彎曲或捲曲;腹側共有15對類似的雙支型附肢,其中前3對與第4對的前部位於頭部,其餘均位於軀幹部位。 頭甲略呈半圓形,沒有眼或類似三葉蟲頭部的縫合線;在兩側後端各有一個刺狀突出,在此前方側邊有3對小刺;腹側位置有口與口板組合體,口板兩側各有1根向前伸出的觸鬚;頭部內有1對呈多分叉狀的消化盲管,與其後的主消化道相連。 體甲略呈半橢圓形,有多對小側刺與兩個較大的後側刺,後側刺間的體甲向前方圓弧度...
|
嬝娜纖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女子姿態柔美的樣子。《紅樓夢》第五回:「賈母素知秦氏是個極妥當的人,生得嬝娜纖巧,行事又溫柔和平。」
|
嬝嬝娜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姿態柔美的樣子。《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八:「那小娘子囀鶯聲吐燕語道:『主翁先行,賤妾隨後。』只見嬝嬝娜娜走出房來,道了萬福。」也作「嫋嫋娜娜」。
|
瑞娜,伊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她是美國的舞者和編舞家,1934年生於美國舊金山。跟隨瑪莎.葛蘭姆(Martha Graham)、摩斯.肯寧漢(Merce Cunningham)、安娜.哈普林(Anna Halprin)等人學舞。也曾加入詹姆士.華林(James Waring)和茱蒂絲.鄧恩(Judith Dunn)的舞團。1962年在紐約參與傑德森舞蹈劇場(Judson Dance Theatre)的發起運動,企圖探討舞蹈的本質和藝術的現實世界。1965年發表其後現代舞蹈宣言:「不談景象的經營、技巧的運用、意義的轉化及吸引力的濫造;……不標新立異、不影響他人、也不受他人影響。」,否定一切西方傳統舞蹈美學而成為實驗派舞...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楊桂娟〈傳統舞蹈美學終結者 ── 依凡.雷娜〉《表演藝術》1994.12。
|
馬卡洛娃,娜塔麗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她出生於列寧格勒,俄裔美籍芭蕾伶娜、演員與製作人,1953-1959年受訓於瓦嘉洛娃(Vaganova)創辦的列寧格勒舞蹈學校(the Leningrad Choreographic School),師事芭蕾名家M. Mikhailov與Elena Shiripina,1976年嫁給愛德華.卡卡(Edward Karkar)為妻,1958年首度在畢業公演中演出索洛耶夫(Yuri Soloviev)的作品,1959-1970年應聘為基洛夫芭蕾舞團(Kirov Ballet)的首席舞者,1970年背離蘇聯在倫敦巡迴公演時投奔西方社會,同年加入美國芭蕾舞團擔任首席芭蕾伶娜,1972年成為英國皇...
Martha Bremser Ed《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
|
莎喲娜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再見。為日語さようなら的音譯。
|
烏蘭諾娃,嘉琳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俄國芭蕾伶娜,她生於聖彼得堡,父親瑟給.烏蘭諾夫(Serger Ulanov)為馬林斯基劇院(the Maryinsky Theatre)的舞者及監製,母親瑪麗亞.羅曼諾芙娜(Maria Romanovna)為馬林斯基劇院的舞者,以及列寧格勒芭蕾舞學校(the Leningrad Ballet School)教師。烏蘭諾娃的的啟蒙老師即是她的母親,而當她在列寧格勒芭蕾舞學校就讀時,她的母親就教了她五年。接著在彼得格勒國立芭蕾舞學校(the School of the Petrograd State Ballet)受教於阿格麗皮娜.瓦嘉諾娃(Agrippina Vaganova)門下。在母...
Marie-Françoise Christout《Le Ballet Occidental, naissance et métamorphoses ⅩⅥe-ⅩⅩe siècles》1995、Martha Bremser《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Anatole Chujoy & P. W. Manchester《The Dance Encyclopedia》1967、Barbara Noami & Cohen-Stratyner《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Dance》1982.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