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5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教育學術團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育學術團體是各類學術團體中之一類。我國學術團體之發展,乃自中日甲午戰爭之後,國人覺醒世界潮流之所趨,經常聚會而講述新學。當時康有為等在上海創辦強學會,此為我國近代組織學術團體之嚆矢。直到[馬關條約]締結後,康有為上書變法,又在京師設置強學會,會集京官,講述新學。不久,改強學會為強學書局,並在局內設立藏書院、游藝院及學堂等,陳列各項新機器及地質、礦物、動植物諸標本,以供學術研究之用。至此學術團體已略具規模。民國以來,學術團體在北京政府時代尚未普遍,直至民國二十七年(1938),學術團體方逐漸發展。依據當時教育部發表之各種學術團體參考名單,自民國元年至十四年(1912~1925),計有四十四...
臺灣學術網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教育部主導架構的臺灣地區整合性校際電腦網路。創立於民國七十九年七月。內以各校校園網路為基礎,外接國際的學術網路。藉此網路的利用,可促使國內大專院校及學術研究單位間之學術資訊交換及電腦資源共享。為英語Taiwan Academic Network的意譯。英語簡稱為TANet。也稱為「學術網路」。
學術評鑑指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術評鑑指標是用以評鑑學術表現的指標,其依指標的性質可分為書目計量及同儕評鑑(peer review)二大類。許多書目計量指標是依據文獻數量及被引用次數為基礎而發展,例如將某時期之特定主題論文之總引用次數除以論文數量,可顯示特定主題文獻之平均被引用次數,反映學術影響力之大小。因為在引用之理想假設上,引用的概念係假定一篇文獻被他人引用之原因是該篇文獻對該主題具有重要性及影響性,因此一篇文獻被引用之次數愈多,愈能顯示該文獻之重要性。同儕評鑑則是透過同一領域的其他學者專家來評審,除了確保作者的著作符合一般學術或該學科領域的標準,甚至能夠發掘改進受審者的學術成果。書目計量指標的評鑑須仰賴引文索引資料庫...
黃慕萱、張郁蔚(2006)。人文社會學者學術評鑑指標之探討。圖書資訊學刊,4(1/2),17-47。Nederhof, A.J., Meijer, R.F., Moed, H.F., & van Raan, A.F.J. (1993). Research performance indicators for university departments: a study of 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cientometrics, 27(2), 157-178.Van Raan, A. F. J. (1996). Advanced bibliometric me...
學術審議委員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術審議委員會(簡稱學審會)最初成立於對日抗戰期間;自民國二十九至三十八年(1940~1949)前後已歷三屆。政府遷臺後,會務因故停頓。民國四十四年,教育部基於本身職責,乃正式恢復學審會的設立,以期網羅專家集思廣益,達成教育學術相互發展的雙重使命。〔教育部學審會組織條例〕自民國四十四年五月二十七日公布後沿用迄今,未曾修訂或變更。根據組織條例的規定,學審會的任務、人員設置、會議等概況如下:
  1.任務:學審會的任務,主要在於審議下列五大事項:(1)高等教育之重要改進事項;(2)學術研究之獎勵與補助事項;(3)國際文化合作事項;(4)專科以上學校教員之資格事項;(5)學位之授予事項...
學術研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事專門知識的探討與研究。如:「中央研究院是國內高級的學術研究單位。」
學術性向優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術性向優異」為我國資賦優異教育之一類對象,係指一般智力優異,且在特定的學科領域如語文、社會學科、數學或科學方面表現優異或有發展潛能者。依據〔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規定,此類學生係指在學業成就測驗,團體與個別智力測驗、性向或創造力測驗上,其結果在平均數正一個半標準差以上,且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1)專長學科成績持續優異,在就讀學校同一年級居於全年級成績百分之一以上;(2)參加國際性或全國性有關學科競賽、展覽等活動表現優異;(3)參加學術研究單位長期輔導之有關學科研習活動,成就特別優異,經主辦單位推薦。
  學術性向優異學生通常對該特定學科領域的基本概念、專有詞彙、方法的學習與理解...
學術交流基金會教育資訊中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術交流基金會(Foundation for Scholarly Exchange)係根據中美交換教育協定,成立於民國36年(1947),其主要業務在執行傳爾布萊特交換計畫(Fulbright-Hayes Exchange Program),協助中美兩國學者、研究人員、教授及學生從事學術及文化交流。51年,該會成立教育資訊中心,開放原供內部使用之圖書資料室,提供臺灣地區有意赴美留學之各界人士參考。該中心除了主持圖書館業務外,更提供赴美留學諮詢服務。此外,為服務臺灣地區日益增加的準留學生,乃於63年設立測驗諮詢中心,舉辦各種留美測驗。近年來,更與教育部會及大學圖書館合作,於中南部各地成立留美...
學術傳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者經由正式(formal)與非正式(informal)的資訊管道,使用並傳播學術資訊(scholarly information),稱為學術傳播(scholarly communication)。正式的傳播途徑包含圖書、期刊、會議論文、博碩士論文、研究報告、專利和標準等公開發表的文獻。非正式的傳播途徑則指同事間交談、備忘錄、私人來往之信件、會議討論與交換預刊本(pre-print)等。學術傳播包含人文學、藝術、社會科學及自然應用科學等領域的資訊傳播。1950年代末,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科學家的學術文化交流較活躍,科學傳播受到很大的重視。1970年左右,社會科學與人文學的傳播才逐漸引起關注。...
傅雅秀(1999)。從圖書資訊學的觀點探討科學傳播。臺北市:漢美。蔡明月(2003)。學術傳播與書目計量學。在資訊計量學與文獻特性(第二章,頁29-60)。臺北市:國立編譯館。Aaron, L. (2010, Oct.) Efficiency of scientific communication: a survey of world scienc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61(10), 2049-2060.
全國學術電子資訊資源共享聯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全國學術電子資訊資源共享聯盟(CONsortium on Core Electronic Resources in Taiwan,簡稱CONCERT)」於1998年正式成立。成立的背景係因網路環境的急遽變化、電子資源價格昂貴與使用契約複雜等因素影響下,迫使臺灣地區學術圖書館開始思考,以聯盟模式合作採購電子資源的可行性。為協助各學術研究機構合作引進國外電子資源,「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科學技術資料中心」於1998年9月重新編組,成立國外資源部,並主導成立CONCERT聯盟,推動合作方式採購電子資源,一方面是利於館際資源共享,減低電子資源的採購價格;另一方面是透過聯盟的集體力量,在電子資源的價...
全國學術電子資訊資源共享聯盟(2010)。關於CONCERT。上網日期:2011年7月5日,檢自http://concert.stpi.narl.org.tw/。
國際學術網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際學術網路是利用電信局的越洋專線,透過某個國際中繼站,連結各個區域網路而成。因採開於架構,並不限制一定的電腦主機才能連線,跨越不同廠牌的電腦、不同的學術網路。只要獲得許可,我們可以透過國際學術網路使用遠在美國、澳洲或歐洲的電腦,包括公益性套裝軟體、運用資源或校園資訊,達到學術四海一家的新境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