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4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黃袍加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被擁戴為皇帝的故事。見《宋史.卷一.太祖本紀一》。也作「黃袍加體」。
|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太祖將出兵消滅南唐,南唐後主李煜派徐鉉出使宋朝,請求暫緩出兵,宋太祖則答說:「不須多言,江南亦有何罪?但天下一家,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乎?」見宋.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二.太祖》。後用來比喻不許他人入侵自己的勢力範圍。
|
英雄氣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增廣尚友錄統編.卷三.蘇丕》蘇丕,宋青州人,祖德祥。建隆四年狀元。丕1>有高行2>,少時一試禮部3>,不中,即拂衣去,曰:「此中最易短英雄4>之氣。」因築室渳水之濱,五十年不踐城市。歐陽修言於朝,賜號沖退居士。 〔注解〕
(1) 丕:蘇丕,宋青州人,宋太祖建隆四年(西元963年)狀元,生卒年不詳。
(2) 高行:高尚的品行。
(3) 禮部:古代官署。漢時為尚書的客曹,至北周始稱為「禮部」。隋、唐以後為六部之一。掌禮儀、祭祀、貢舉、學校、宗俗教化、接待外賓之事,禮部尚書為其長官。清以後改為典禮院。
(4) 英雄:見識、才能、作為等超群的人。
|
依樣葫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依樣畫葫蘆」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宋臣陶穀博學多識、文筆很好,擔任翰林院學士一職多年,一直期望能受到重用,可是幾次晉升為宰相的人,往往文筆不如他,名譽和聲望也都在他之下。他心裡很不平,於是要他的朋友在宋太祖面前推薦他,並認為自己在翰林院任職多年,為國家盡心盡力,應當升職。但宋太祖並不重視文學,認為翰林院學士所草擬的典章制度,只是拿前人的舊本來改動字句,就像俗話說的依照葫蘆的樣子畫葫蘆罷了,哪裡需要盡什麼力?陶穀知道後就在翰林院的壁上寫下一首詩,自嘲只能「依樣畫葫蘆」,不能有所作為。後來「依樣畫葫蘆」被用來比喻一味模仿,毫無創見。
|
李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936~978)字重光,初名從嘉,為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建隆二年嗣位,開寶八年降宋,宋太祖封為違命侯。與其父李璟皆工詩詞書畫,其詞善以白描抒情,情感真切,王國維人間詞話評為神秀。後服宋太宗所賜牽機藥而卒。史稱為「南唐後主」、「李後主」。
|
灼艾分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太祖與其弟太宗友愛的故事。太宗病,太祖親為灼艾;太宗覺痛,太祖亦取艾自灸。典出《宋史.卷三.太祖本紀三》。後比喻兄弟友愛。
|
趙孟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趙孟頫(西元1254~1322年),字子昂,,號松雪道人,諡文敏,與畫家錢選等,並稱"吳興八俊"。是宋太祖子秦王德芳的後裔。四世祖名伯圭,是南宋孝宗的哥哥,賜宅於湖州,此後,他們這支子孫變成湖州人。宋亡,他曾經歸隱,後來於元世祖至祖二十四年奉詔入朝,擔任奉訓大夫兵部郎中,歷官翰林學士奉旨,榮祿大夫。死後追封魏國公。 書法高手南宋滅亡後,回鄉閒居十年,苦讀經史,勤習書畫,常與錢選研究書畫之道,得益匪淺。趙孟頫在藝術方面不論書、畫都以復古為開新的,他在宋人強調個人主義抒情之後,力求恢復晉、唐的筆法,不但復古,而且開新,...
|
燭影斧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傳宋太祖病重,召太宗入宮,屏退左右。在燭影下,只遙見太宗或離席,或躲離,而且聽到太祖引斧戳地的聲音,當晚太祖即崩殂。見宋.釋文瑩《續湘山野錄》。後比喻疑而不決的懸案。
|
心腹之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致命的禍患或隱藏在內部的危害。[例]宋太祖杯酒釋兵權以求除去心腹之患。
|
清風兩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兩袖清風」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一)高文秀,元代雜劇家,所作《遇上皇》這齣雜劇共四折,帶有濃厚的傳奇色彩。內容是敘述平民趙元在上京途中偶然替微服私訪的宋太祖解圍,因而免去延誤送達文書被處死的命運,並當上了東京府尹。典源取的這一段是寫喜好飲酒的趙元覺得,糯米釀的粗酒,比香醇的美酒還要好喝,喝了之後整個人清爽舒暢,瓶中還不時的散發出陣陣酒香。「兩袖清風」可能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句成語,就用來形容喝茶或飲酒後清爽舒暢的感覺。(二)元代陳基所作的〈次韻吳江道中〉詩,寫到:「兩袖清風身欲飄,杖藜隨月步長橋。」詩中描述才剛出門,迎面而來的清風就灌入衣袖中,只覺得身子輕飄飄的,他拄著手杖伴隨月光...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