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4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涑水紀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宋司馬光撰,十六卷。所記多宋太祖至神宗時政事。
|
葫蘆畫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依樣畫葫蘆」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宋臣陶穀博學多識、文筆很好,擔任翰林院學士一職多年,一直期望能受到重用,可是幾次晉升為宰相的人,往往文筆不如他,名譽和聲望也都在他之下。他心裡很不平,於是要他的朋友在宋太祖面前推薦他,並認為自己在翰林院任職多年,為國家盡心盡力,應當升職。但宋太祖並不重視文學,認為翰林院學士所草擬的典章制度,只是拿前人的舊本來改動字句,就像俗話說的依照葫蘆的樣子畫葫蘆罷了,哪裡需要盡什麼力?陶穀知道後就在翰林院的壁上寫下一首詩,自嘲只能「依樣畫葫蘆」,不能有所作為。後來「依樣畫葫蘆」被用來比喻一味模仿,毫無創見。
|
英雄短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英雄氣短」之典源,提供參考。 《增廣尚友錄統編.卷三.蘇丕》蘇丕,宋青州人,祖德祥。建隆四年狀元。丕1>有高行2>,少時一試禮部3>,不中,即拂衣去,曰:「此中最易短英雄4>之氣。」因築室渳水之濱,五十年不踐城市。歐陽修言於朝,賜號沖退居士。 〔注解〕
(1) 丕:蘇丕,宋青州人,宋太祖建隆四年(西元963年)狀元,生卒年不詳。
(2) 高行:高尚的品行。
(3) 禮部:古代官署。漢時為尚書的客曹,至北周始稱為「禮部」。隋、唐以後為六部之一。掌禮儀、祭祀、貢舉、學校、宗俗教化、接待外賓之事,禮部尚書為其長官。清以後改為典禮院。
(4) 英雄:見識、才能、作為等超群的人。
|
薛居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薛 居 正(912-981) 北宋開封浚儀(今河南開封)人,字子平。五代後唐進士,後周時官至刑部侍郎。入宋,位至司空,曾監修國史。開寶六年(西元973年)盧多遜、扈蒙等受命修五代史,由其任監修,書成,後稱《舊五代史》。 作品《舊五代史》共有150卷,為北宋薛居正(公元912─981年)所撰。薛居正,字子平,開封浚儀(今河南開封)人。歷任後唐、後晉、後漢的官職,宋初升官至門下侍郎、平章事。開寶六年(公元973年),宋太祖下詔修五代史,以薛居正為監修,盧多遜等人為同修,前後只用了一年半左右,便修撰完成。
|
臥榻鼾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太祖將出兵消滅南唐,南唐後主李煜派徐鉉出使宋朝,請求暫緩出兵,宋太祖則答說:「不須多言,江南亦有何罪?但天下一家,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乎?」見宋.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二.太祖》。後用以指他人侵入自己的勢力範圍。
|
依本畫葫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依樣畫葫蘆」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宋臣陶穀博學多識、文筆很好,擔任翰林院學士一職多年,一直期望能受到重用,可是幾次晉升為宰相的人,往往文筆不如他,名譽和聲望也都在他之下。他心裡很不平,於是要他的朋友在宋太祖面前推薦他,並認為自己在翰林院任職多年,為國家盡心盡力,應當升職。但宋太祖並不重視文學,認為翰林院學士所草擬的典章制度,只是拿前人的舊本來改動字句,就像俗話說的依照葫蘆的樣子畫葫蘆罷了,哪裡需要盡什麼力?陶穀知道後就在翰林院的壁上寫下一首詩,自嘲只能「依樣畫葫蘆」,不能有所作為。後來「依樣畫葫蘆」被用來比喻一味模仿,毫無創見。
|
賀后罵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戲曲劇目。故事敘述宋太祖趙匡胤死後,弟趙光義即位,太祖皇后賀氏以夫死因不明,王位繼承不合法制,攜子德芳上殿,痛責光義。光義謝罪,乃賜賀氏上方寶劍,准賀氏可「上打昏君,下打奸臣。」,並加封德芳為八賢王。或稱為《罵殿》、《燭影計》。
|
藝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太祖或高祖的通稱。如稱唐高祖、宋太祖為「藝祖」。
|
欲速反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欲速則不達」,便是這個意思。所以後來「欲速不達」就被用來表示想要求快,反而不能達到目的的意思。例如宋太祖趙匡胤立國之初,所統治的地方只有黃河、淮河流域一帶,北有契丹和北漢,西有後蜀,南有荊南、南唐、南漢、吳越等國家,讓宋太祖坐立難安,希望能儘快把這些小國消滅或制服,以完成統一大業。開寶二年,宮中舉辦春宴時,太祖就與大臣魏仁浦耳語道:「我想親自帶領軍隊去討伐北漢,你覺得怎麼樣?」魏仁浦認為北漢有契丹為後盾,宋朝軍力還不足以克之,於是便回答:「欲速不達。」但太祖並沒有聽從他的勸告,十月即率大軍北上,後來果然因為契丹派軍支援,導致宋軍無功而返。由這個歷史事件我們可以看出:進行一件事,在求快的同時也...
|
依本葫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依樣畫葫蘆」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宋臣陶穀博學多識、文筆很好,擔任翰林院學士一職多年,一直期望能受到重用,可是幾次晉升為宰相的人,往往文筆不如他,名譽和聲望也都在他之下。他心裡很不平,於是要他的朋友在宋太祖面前推薦他,並認為自己在翰林院任職多年,為國家盡心盡力,應當升職。但宋太祖並不重視文學,認為翰林院學士所草擬的典章制度,只是拿前人的舊本來改動字句,就像俗話說的依照葫蘆的樣子畫葫蘆罷了,哪裡需要盡什麼力?陶穀知道後就在翰林院的壁上寫下一首詩,自嘲只能「依樣畫葫蘆」,不能有所作為。後來「依樣畫葫蘆」被用來比喻一味模仿,毫無創見。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