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0.49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官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專門教授警政實用科技學術、培養大專以上水準的現代警政專才學校。
空軍軍官學校圖書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空軍軍官學校圖書館於民國21年(1932)9月1日成立於杭州筧橋,抗戰期間遷至大後方,1949年後又輾轉遷至高雄縣岡山鎮。
  岡山新館於68年9月1日完成啟用至今,其面積1,000坪,為三層樓之建築,閱覽室2間,可容納450個座位,另有中文書庫、西文書庫、軍事書庫、珍本書室各1間,並有期刊室、參考室、研究室、敵情資料室等。根據1989年的統計,其館藏資料為圖書85,000餘冊,期刊合訂本300餘冊,報紙合訂本1,500餘冊,期刊219種,報紙10種,另有1套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1,500冊。特藏資料包括〔四部備要〕、〔四部叢刊〕、〔四庫叢刊續編〕、〔四庫珍本〕、〔二十五史〕、...
官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專門培訓各級軍官人才的學校。如陸軍軍官學校、海軍軍官學校、空軍軍官學校等。
琉球官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琉球官學為清初國子監為琉球留華學生專闢房舍、專置教習,亦提供待遇,以利其學習所採取的措施。由於琉球與中國在歷史上的關係相當密切,自明朝起,兩國即建立深厚邦誼。琉球愛慕中華文教,不時遣使來朝;從洪武二十五年(1392)起,直至嘉靖年間(1522~1566),琉球曾多次獲准遣派官生入國子監讀書習禮,明廷不僅特選教習講授,皇帝且常親臨巡監或特命禮部官員慰勉,優賞有加。
  有清一代,自康熙二十七年(1688)起,琉球國王又曾多次遣陪臣子弟隨貢使至中國入監讀書,清廷為其專辟房舍,並專置教習,同時給予官費、津貼、衣被、食糧、用具等待遇,生活堪稱優渥。直到同治年間(1862~1874),琉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是我國上古時代所有學校(官學)的通稱。我國傳統上認為國君有教育人民的責任,據清陳壽祺[尚書大傳]載:「古之帝王者,立大學小學。」[禮記‧學記]亦載:「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因此虞、夏、商、周四代政府都設置學校,以培養人才。
  上述虞、夏、商、周四代官學系統大體上可分中央直屬國學和地方鄉學兩部分。相傳最早在虞代即已設立學校。至夏代,中央直屬學校稱為「序」,東序是大學,西序是小學,主要教導射御等軍事體育和人倫規範;地方鄉學稱為「校」,教導一般人民明人倫。商代國學名稱,據甲骨文可能叫做「庠」,據漢儒鄭玄說法則叫「學」,右學是大學,左學是小學,教授禮樂、卜筮和射御;鄉學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國家治事的人。如:「官員」、「軍官」、「法官」、「清官」、「政務官」、「地方官」。
公家的。如:「官方」、「官派」、「官地」、「官費」、「官倉」、「官糧」。
人體的感覺器。如:「器官」、「五官」、「官能」。
中國教育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北朝4 隋唐4.1 教育系統化4.2 隋4.3 唐5 宋代5.1 重文輕武5.2 興學運動5.3 官學私學5.4 教育理論6 元代7 明代7.1 擴大和完善7.2 八股取士7.3 書院政治7.4 王守仁的道德教育8 清代8.1 新式教育的興起8.1.1 教會學校8.1.2 外事學校的興起8.1.3 百日維新及新政期間8.1.4 新式教育制度8.1.5 女子教育8.2 留學出洋9 民國 上古 舜時,設庠為教,分下庠,上庠,七歲入下庠,庶老為師,十五歲入上庠,國老為師。 先秦到漢初 春秋時期,孔子辦學,開啟了私學教育。...
國立勤益科技大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研究專題,快速積累實務經驗;強化實驗及專題製作教學功能,提升學生的實作能力。配合國家經建計劃,結合產官學合作,落實研發成果,設立整合科技研究及技術轉移中心,發揮實用科技轉移實效,提供產業界及第三科學園區技術所需。本校創新育成中心與中部地區工商業界進行高層次合作,建立密切互動。回饋社會,擴大本校畢業生的就業管道。設立勤益社區學苑,強化推廣教育功能,回饋社會大眾,扮演終身學習體系中的重要角色。拓展海峽兩岸三地及國際學術交流,加強國際合作與聯盟。 校徽 學院系所 工程學院化工與材料工程系(所)機械工程系(所)冷凍空調與能源系...
電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電光。唐.楊師道〈中書寓直詠雨簡褚起居上官學士詩〉:「電影入飛閣,風威凌吹臺。」
蔣中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蔣中正(1886~1975),字介石,浙江省奉化縣人;生於民國前二十五年,逝於民國六十四年。蔣氏一生曾任國民政府主席、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中華民國總統、中國國民黨總裁等要職;著有〔中國之命運〕、〔民生主義育樂兩篇補述〕、〔蘇俄在中國〕、〔科學的學庸〕等書。
  蔣氏是一位三民主義的信徒,他認為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各講,都是中國教育宗旨與教育政策的根據,也可以說一部三民主義就是中國教育的教範。其中民族主義各講,就是中國文化與倫理教育的教範,民權主義各講就是中國政治與法律教育的教範,民生主義各講就是中國經濟與社會教育的教範。他認為由於三民主義的最高原理是民生哲學,孫中山先生一生奮鬥最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