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37.515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膠柱鼓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7.《紅樓夢》第一二○回:「似你這樣尋根究底,便是刻舟求劍,膠柱鼓瑟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根源、底細。如:「謎底」、「揭底」、「摸底兒」、「尋根究底」。
花言巧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元.關漢卿《魯齋郎》第三折:「誰聽你花言巧語,我這裡尋根拔樹。」
打破砂鍋問到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對事情尋根究柢。《英烈傳》第三一回:「那道人又笑了一聲,便道:『你定要打破砂鍋問到底。』」也作「打破沙鍋璺到底」。
打破沙鍋璺到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璺,陶瓷的裂痕。打破沙鍋璺到底指沙鍋被打破,裂痕從頂到底。比喻對事情尋根究柢。元.吳昌齡《東坡夢》第四折:「葛藤接斷老婆禪,打破沙鍋璺到底。」也作「打破砂鍋問到底」。
美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藝術美不能完全涵蓋人類的美感經驗,因此藝術哲學的結論自然不能說明人類審美活動的全貌。這種限制,就哲學尋根究柢、試圖為人類各式經驗或活動提煉出根本質素的任務而言,無疑是個缺憾。所以,美學等於藝術哲學的主張似有不妥。雖然美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哲學研究領域已有一段歷史,其研究成果亦有可觀,但相較於形上學、知識論和倫理學,美學在中西教育哲學專著中受關注及探討的份量,真是渺如滄海一粟。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美學英文關鍵字:aesthetics 參考資料歐陽教著。教育哲學,1999年初版,頁123-124,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鍾文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觀,也凸顯她創作不懼雜質的直接坦蕩。 評價鍾文音在寫作時企圖獨立於男性的集體眼光,在文學上另闢女性尋根的文體,建構個人的小歷史,以微觀的物件和影像來窺視個人和家族、土地的系譜,而她的小說語言充滿魔幻與影像感,散文寫作則又採取紀實的腔調,兩者互為交溶正是她寫作的特色風格。她的筆下,呈現出一幅社會階層、族群、語言文化甚至 生活 型態交織、錯綜的圖像,看似奇異,卻再真實也不過。在這些圖像中可以見到知書達禮的仕紳家族、 教育 水準極低的婦女、憤怒反抗的知識菁英、賃居河左岸工業區的打工男子,這些看來龐蕪且格格不入各色人等,其實都...
饒舌調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饒舌,多嘴。調脣,耍嘴皮子。饒舌調脣指多嘴多舌,賣弄口才。《孤本元明雜劇.蘇九淫奔.第一折》:「我恰待饒舌調脣,怎當他拔樹尋根。」
窮根究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深入探究事物的本源。如:「你對這件事如此窮根究底,只會牽扯愈多不易理清頭緒。」也作「尋根究底」、「尋根問底」。
林仙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1969年以軍校在校生,接編《南縣青年》三年,為當年最年輕青年期刊主編。他是來自鹽份地帶的農村子弟,又是長期服役海上的軍人,海軍的經歷,讓他具備有海洋文學豪放與浪漫的特性,另一方面,台灣鄉土的孕育,又讓他不斷的追溯與尋根,將個人的身世與土地的歷史交融合一,並將海洋精神和田園情結互為融滲,具有田園牧歌式的視野與浪漫的海洋精神。著作◎散文集:《心境》、《背後的腳印》等。◎新詩集:《眾山沉默》、《濤聲試問》、《夢的刻度》、《趕路的月亮》、《三字經》等。評論鄭明娳(1949~ ,散文家)指出,林仙龍在模山範水中尋找人性的價值...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