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37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字體的名稱。相傳為周宣王時史籀所作,筆畫較小篆繁複。據近人王國維先生考訂,籀文當為周秦之間通行於西土的文字,為秦地相近地區所用。[例]籀書、籀文 △大篆
說文解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東漢許慎撰,三十卷,為中國第一部有系統分析字形及考究字源的字書。按文字形體及偏旁構造分列五百四十部,首創部首編排法。字體以小篆為主,收錄九千三百五十三字,列古文、籀文等異體為重文,共計一千一百六十三字。每字下的解釋大抵先說字義,次及形體構造及讀音,依據六書解說文字。晚近注家以清段玉裁、桂馥、朱駿聲、王筠最為精博。簡稱為「說文」。
彫蟲小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愛身。」曰:「狴犴使人多禮乎?」 〔注解〕 (1) 彫蟲篆刻:秦始皇曾訂定八種書體,分別為大篆、小篆、蟲書、隸書、刻符、摹印、署書、殳書,稱為「秦書八體」。秦亡之後,西漢沿用秦書,學童必須學習八體。彫蟲篆刻指其中的蟲書、刻符,是八書中纖巧難工的書體,此用以喻詞賦末藝,作者費心,但實用者少,純為小技,難為大道。 (2) 俄而:不久。俄,音ㄜˊ。
晚成大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堆帛書《老子乙本.德經》:西元一九七三年冬,湖南長沙馬王堆第三號漢墓出土帛書《老子》甲、乙本。甲本以小篆抄寫,乙本以隸書抄寫。根據考證,甲本約寫在劉邦稱帝之前,乙本約在劉邦稱帝之後。距今兩千多年,為今所能見到最早的《老子》版本。兩本都是先《德經》,後《道經》。
行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走路、步行。宋.蘇軾〈小篆般若心經贊〉:「忽然使作大小篆,如正行走值牆壁。」《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六:「那一日大雨淋漓,路上無人行走。」
雕蟲篆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愛身。」曰:「狴犴使人多禮乎?」 〔注解〕 (1) 彫蟲篆刻:秦始皇曾訂定八種書體,分別為大篆、小篆、蟲書、隸書、刻符、摹印、署書、殳書,稱為「秦書八體」。秦亡之後,西漢沿用秦書,學童必須學習八體。彫蟲篆刻指其中的蟲書、刻符,是八書中纖巧難工的書體,此用以喻詞賦末藝,作者費心,但實用者少,純為小技,難為大道。 (2) 俄而:不久。俄,音ㄜˊ。
程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字元岑,秦下杜人(今陝西省西安縣南),生卒年不詳。嘗為縣獄吏,因獲罪幽繫於雲陽,在獄中省改小篆,創新體,始皇善之而赦其罪,出為御史,名其書為隸書,定為八體之一。
篆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雕刻印章。因印章多模仿秦漢古印,採用大小篆體,先寫後刻,故稱為「篆刻」。
籀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體名。相傳為周宣王時太史籀所作,筆畫較小篆繁複。西周文字基本屬於大篆,但流傳既久,也有訛變,所以太史籀編了《史籀篇》做為標準本,是「大篆」的一種。也稱為「籀書」。
游魚得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如魚得水」之典源,提供參考。(一) 秦.李斯〈用筆法〉(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秦文.卷一.李斯》引)夫書之微妙,道合自然。篆籀以前,不可得而聞矣。自上古作大篆,頗行于世,但為古遠,人多不詳。今斯刪略繁者,取其合理,參為小篆。凡書,非但裹結流快,終藉筆力輕健。蒙將軍恬《筆經》,猶自簡略,斯更修改,望益于用矣。用筆法,先急回,後疾下,鷹望鵬逝1>,信之自然,不得重改。如游魚得水,景山興雲,或卷2>或舒,乍輕乍重,善思之,此理可見矣。 〔注解〕 (1) 鷹望鵬逝:下筆有如高空盤旋的老鷹,疾飛的鵬鳥,指凌空疾下。 (2) 卷:通「捲」,指筆法收斂。(二) 《三國志.卷三五.蜀...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