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1.002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蕭行范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朝宋書法家蕭思話善行草書,范曄精於小篆,後世併稱為「蕭行范篆」。唐.張彥遠《法書要錄.卷二.袁昂古今書評》:「羊真孔草,蕭行范篆,各一時絕妙。」清.李漁《意中緣.第五齣.畫遇》:「若要古人的,有羊真孔草,蕭行范篆。」
騫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跳躍、飛動的樣子。唐.張彥遠《法書要錄.卷八.張懷瓘書斷中》:「創造小篆,飛白,意趣飄然,點畫之際,若有騫舉。」
秦書八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秦代所通行的八種字體。有大篆、小篆、刻符、蟲書、摹印、署書、殳書、隸書等八種。見漢.許慎《說文解字.敘》。
胡母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生卒年不詳。曾任秦朝太史公。作〈博學篇〉七章,文字多採〈史籀篇〉,然結構略異,稱為「秦篆」,即後人所稱的小篆
琅邪臺刻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秦始皇二十八年南巡,登琅邪山,築琅邪臺,立石刻於其上,目的在頌秦德,明得意。此刻石文字傳為李斯所書小篆。後胡亥繼立,二世元年東行郡縣,於原石之旁加刻詔書,世稱二世詔文。今原石已毀,惟二世詔文,殘存十三行八十七字,字跡多剝蝕難辨。
睡虎地秦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國六十四年於湖北省雲夢大澤出土的竹簡。約為秦始皇統一六國前後之秦人墨跡,用秦隸書寫,直來直往,稍具波磔,結構仍存篆意,字形較小篆為方。
瘦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字體細而健勁。唐.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苦縣光和尚骨立,書貴瘦硬方通神。」
二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篆、小篆。《晉書.三六.衛瓘傳》:「秦時李斯號為二篆,諸山及銅人銘皆斯書也。」唐.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陳倉石鼓又已訛,大小二篆生八分。」
楊沂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813~1881)字子與,號詠春,晚署濠叟。清朝江蘇常熟人。治周秦諸子,耽書法,尤好篆隸,篆書享盛名,取法獵碣,融會大小篆,用筆沉厚,結構綿密。
十體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十種書體。指古文、大篆、籀文、小篆、隸書、章草、行書、八分、飛白、草書等。見唐.張懷瓘《書斷.卷一.列傳》。一說以古文、大篆、八分、小篆、飛白、倒薤、散隸、懸針、鳥書、垂露為十體,見《宣和書譜.卷二.唐元度》。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