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59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一字百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一字千金」。見「一字千金」條。01.唐.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況潮小篆逼秦相,快劍長戟森相向;八分一字直百金,蛟龍盤拏肉屈強。」02.宋.蘇軾〈書唐氏六家書後〉:「柳少師書本出於顏,而能自出新意,一字百金,非虛語也。」
署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體名。秦書八體之一。原多使用於封檢題字。《晉書.卷三六.衛瓘傳》:「自秦壞古文,有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殳書、八曰隸書。」後泛指題寫匾額所用的書體。也稱為「擘窠書」、「榜書」、「牓書」。
竹書紀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晉太康二年,汲縣人發掘魏安釐王冢,而得竹簡小篆古書,共十餘萬言。武帝交付祕書校綴次第,尋考指歸。記自夏以來,至魏安釐王二十年之事,為魏國的史書。因書寫在竹簡上,故稱為「竹書」;為編年之體,遂稱為「紀年」。唐、宋、明時已有佚亡,今傳沈約注的二卷本,出於范欽的天一閣,為依託的偽作,王國維有《竹書紀年輯校》一卷,又撰《今本竹書紀年疏證》二卷。簡稱為「竹書」。
璽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脈相承。孳乳表之建立,則清楚展現戰國文字之地域特色,以「馬」字最具代表性,以燕系最具特色,秦系最接近小篆,且璽印文字則大多已近《說文》小篆,由此則可見漢字演變之軌跡。
張懷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唐代海陵(今江蘇泰州)人,生卒年不詳。為著名書法家、書法評論家。善真、行、小篆、八分,自稱真書、行書可以比擬虞世南、褚遂良。而草書則為數百年間最優秀者。著有《書議》、《書佑》、《書斷》、《六體書論》。
彫蟲小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愛身。」曰:「狴犴使人多禮乎?」 〔注解〕 (1) 彫蟲篆刻:秦始皇曾訂定八種書體,分別為大篆、小篆、蟲書、隸書、刻符、摹印、署書、殳書,稱為「秦書八體」。秦亡之後,西漢沿用秦書,學童必須學習八體。彫蟲篆刻指其中的蟲書、刻符,是八書中纖巧難工的書體,此用以喻詞賦末藝,作者費心,但實用者少,純為小技,難為大道。 (2) 俄而:不久。俄,音ㄜˊ。
秦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體名。秦國的官定標準字體。參見「小篆」條。
博學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出於秦太史令胡毋敬之手,是秦併吞六國後為統一文字所作的字書,保留通行的文字,而省改各地方的異文。字體為秦代小篆。漢.許慎〈說文解字序〉:「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學篇。」
摹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秦書八體之一。用於璽印,其字形係根據印面篇幅之大小,文字之多寡,將小篆規摹變化而成。漢.許慎〈說文解字序〉:「自爾秦書有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殳書』、八曰:『隸書』。」
三體石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三國魏廢帝正始二年(西元241)刊立,用古文、小篆與漢隸三體刻寫《尚書》、《春秋》、《左傳》等經,已毀,現有殘石存在。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