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0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守望相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6.清.侯方域〈代司徒公屯田奏議〉:「屯軍亦因其保障,守望相助,得力耕。」
諸葛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孫權得知魏主的意圖後,認為己方成了主戰場,吃了虧,即令全線撤軍。在西線。諸葛亮鑑於以往的教訓,分兵屯田,打算久駐。這年八月,諸葛亮突患急病,暴卒於前線,時年五十四歲。蜀軍全線撤軍。諸葛亮在生前留下遺囑:「葬於漢中定軍山,就在山坡中挖一個墳,墳坑可裝下棺材便行了。穿平常的衣服,不隨葬器物。」 評價   諸葛亮少時已有超出眾人的才能,英傑霸者的器度,身高八尺(漢制,約今1.85米),容貌甚為俊偉,當時的人都十分奇異。  諸葛亮忠於主君,備受後世推崇。在受劉備託孤後,他一直對劉禪盡心盡力,做事都親力親為,憂公如家,《出師表...
百聞不如一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漢隴西上邽人。善騎射,好兵法,熟悉匈奴與羌族的情況。武帝時破匈奴有功,拜中郎將;宣帝時破羌。其言屯田十二便,寓兵於農,為世所推重。卒諡壯。 (3) 隃:音|ㄠˊ,遠,同「遙」。  (4) 金城:古郡。在今甘肅蘭州之西北。 (5) 圖上方略:繪製地圖,擬定攻討計畫,一同奏上。
三顧草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三顧茅廬」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東漢末年天下紛亂,打著「復興漢室」名號起兵的劉備,在屯田新野時,從徐庶口中得知避居在南陽隆中的諸葛亮是個能人,於是前去拜訪,一連去了三次,才見到人。諸葛亮在〈前出師表〉中提到了這件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劉備不顧身分,一連三次專程拜訪的誠心,終於感動諸葛亮答應出山替他奔波效力。後來「三顧茅廬」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對賢才真心誠意的邀請、拜訪。
騎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乘馬作戰的兵士。其任務為衝鋒、掩護、搜索、警戒、通信等,特點為輕捷。《史記.卷九五.灌嬰傳》:「將郎中騎兵擊楚騎於滎陽東,大破之。」《漢書.卷六九.趙充國傳》:「充國度其必壞,欲罷騎兵屯田,以待其敝。」也稱為「馬兵」。
曹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進位為丞相,率軍南下,被孫權和劉備的聯軍擊敗于赤壁。後自為封魏王。子曹丕稱帝,追尊為武帝。曹操在北方屯田,興修水利,解決了軍糧缺乏的問題,對農業生產的恢復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羅致士申階級及社會中下層人物,抑制豪強,加強集權。所統治的地區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精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書。善詩歌,他在文學上也有極高的成就,《蒿里行》、《觀滄海》等篇,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并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是樂府詩的經典作品。散文亦清峻整潔。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輯本。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用鋤頭整治田地。唐.戴叔倫〈屯田詞〉:「麥苗漸長天苦晴,土乾确确鉏不得。」
徼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獲得意外的成功或幸運的免於災難。如:「他徼幸逃過一劫。」漢.趙充國〈條上屯田便宜十二事狀〉:「兵出,乘危徼幸;不出,令反畔之虜,竄于風寒之地。」也作「僥幸」、「僥倖」、「儌倖」。
九品官人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才,同時也有繼承漢代鄉舉里選之意。但是,漢代的鄉里制度已經被破壞,基層的鄉論已斷絕,或不能發揮作用;屯田區又在國家直接統治下,鄉論更不能發揮作用,因此當時的鄉論遂為當地的士人集團所把持,而士人集團又都出身世族,加上郡中正是本部人,大多出身世族家庭。於是,鄉論不外是士人月旦人物的總結,也都是世族集團社交的表現。結果,九品官人法遂成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結合的媒介,而不及於寒門。這種現象於西元二四九年在郡中正之上設州大中正以後,越發明顯。州大中正是中央高官的兼職,具有監視郡忠正,貫徹中央意向的內涵。也就是說,九品官人法因設置州大...
後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官名。元置。《元史.卷八六.百官志二》:「後衛,秩正三品。至元十六年,以侍衛親軍創置。掌宿衛扈從,兼營屯田。」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