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七嘴八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明.馮惟敏〈仙桂引.想當年怕盤弄這條蛇〉曲:「靜沉沉洞府巖穴,收拾起萬緒千頭,脫離了七嘴八舌。」(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善言開導他人。如:「勸告」、「規勸」、「勸誡」、「勸導」。《史記.卷六八.商君列傳》:「勸秦王顯巖穴之士。」唐.王維〈渭城曲〉:「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吹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稱揚他人的長處。《宋書.卷六二.王微傳》:「江不過強吹拂吾,云是巖穴人。巖穴人情所高。吾得當此,則雞鶩變作鳳皇,何為干飾廉隅,秩秩見於面目,所惜者大耳。」
一孔之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欲求賢以自輔,任能以治國,然牽於流說,惑於道諛,是以賢聖蔽掩,而讒佞用事,以此亡國破家,而賢士饑於巖穴也。昔趙高無過人之志,而居萬人之位,是以傾覆秦國而禍殃其宗,盡失其瑟,何膠柱之調也?」 〔注解〕 (1) 權衡:衡量、評估事物得失輕重。 (2) 睹:看見。 (3) 辰參之錯:參星在西方,辰星在東方,夜間此出彼滅,白天一同隱沒,不能並見。辰、參,星宿名。 (4) 膠柱調瑟:比喻頑固而不知變通。見「膠柱鼓瑟」。
拾遺補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彌補疏漏、匡正過失。《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不能納忠效信,有奇策才力之譽,自結明主。次之又不能拾遺補闕,招賢進能,顯巖穴之士。」《清史稿.卷四二一.李菡傳》:「夫獻可替否,宰相之責也;拾遺補闕,諫官之職也。」
羽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輔佐。《韓非子.外儲說右下》:「人主之所以自羽翼者,巖穴之士徒也。」漢.枚乘〈七發〉:「今如太子之病者,獨宜世之君子,博見強識,承閒語事,變度易意,常無離側,以為羽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拘繫用的繩索。《韓非子.說疑》:「或在山林藪澤巖穴之間,或在囹圄紲紲纏索之中。」《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十年而遭李陵之禍,幽於纍紲。」
遺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疏漏。《後漢書.卷二五.魯恭傳》:「既顯巖穴以求仁賢,無使幽遠獨有遺失。」
發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引薦而登用之。《後漢書.卷三二.樊宏陰識列傳.樊宏》:「發揚巖穴,寵進儒雅。」
結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束髮。指初成年時。唐.韓愈〈爭臣論〉:「巖穴之士,聞而慕之。束帶結髮,願進於闕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