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33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家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房舍。《淮南子.脩務》:「舜作室,築牆茨屋,辟地樹穀,令民皆知去巖穴,各有家室。」
彈冠振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拂除帽子上的灰塵,清潔服裝。語本《楚辭.屈原.漁父》:「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後用以比喻準備出仕。《後漢書.卷六三.李固傳》:「是以巖穴幽人,智術之士,彈冠振衣,樂欲為用,四海欣然,歸服聖德。」
晦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黑夜與白晝,昏暗與晴朗。《國語.楚語上》:「地有高下,天有晦明,民有君臣,國有都鄙,古之制也。」宋.歐陽修〈醉翁亭記〉:「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
山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山的洞穴。唐.劉得仁〈題王處士山居〉詩:「溪雲常欲雨,山洞別開春。」《儒林外史》第三八回:「郭孝子走到天晚,只聽得山洞裡大吼一聲,又跳出一隻老虎來。」
2.貫穿山脈的隧道。如:「火車過山洞,窗外景緻瞬間變成一片漆黑。」
發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起源、開端。《文選.張衡.南都賦》:「滍、澧、濼、濜,發源巖穴。」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史傳》:「至於後漢紀傳,發源東觀。」
水清石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水落石出」之典源,提供參考。 ※宋.歐陽修〈醉翁亭記〉(據《歐陽文忠公集.卷三九》引)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1>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2>,風霜高潔,水清一作「涸」,一作「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注解〕 (1) 野芳:野花、野生的香草。 (2) 繁陰:枝葉茂盛,樹蔭濃密。
堙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埋沒。《史記.卷六一.伯夷傳》:「巖穴之士,趣舍有時若此,類名堙滅而不稱,悲夫!」宋.蘇軾〈答呂梁仲屯田〉詩:「宣房未築淮泗滿,故道堙滅瘡痍存。」
一隙之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欲求賢以自輔,任能以治國,然牽於流說,惑於道諛,是以賢聖蔽掩,而讒佞用事,以此亡國破家,而賢士饑於巖穴也。昔趙高無過人之志,而居萬人之位,是以傾覆秦國而禍殃其宗,盡失其瑟,何膠柱之調也?」 〔注解〕 (1) 權衡:衡量、評估事物得失輕重。 (2) 睹:看見。 (3) 辰參之錯:參星在西方,辰星在東方,夜間此出彼滅,白天一同隱沒,不能並見。辰、參,星宿名。 (4) 膠柱調瑟:比喻頑固而不知變通。見「膠柱鼓瑟」。
巖居穴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隱居於巖穴之間。漢.王充《論衡.狀留》:「賢儒處下,受馳走之使,至或巖居穴處,沒身不見。」
下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尊貴之人與寒微者交往。《易經.繫辭下》:「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傳.太史公曰》:「然信陵君之接巖穴隱者,不恥下交,有以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