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28.130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等同、相等。如:「均衡」、「均等」、「平均」、「均權」、「貧富不均」、「勢均力敵」。
都、全部。如:「均可」、「老少均安」、「均已脫險」。
平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輕重相等,分量一致。《漢書.卷二一.律曆志上》:「鈞者,均也,陽施其氣,陰化其物,皆得其成就平均也。」
2.均勻計算。如:「董事會決議,公司今年的盈餘平均分給員工。」《清史稿.卷一○七.選舉志二》:「臨時試無定期,學期、年終、畢業考試分數與平日分數平均計算。」
魏氏成人智力量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度排序,由簡單的到困難的題目。(註2)WAIS-III手冊中附有表格,可以把每個測驗的原始分數轉換為平均數10,標準差3的標準分數,這個標準分數可以當作比較不同子測驗的一致標準。WAIS-III共有四個實徵支持指標分數:語文理解(含字彙、相似性、常識)、知覺組織(含圖畫補充、積木設計、舉正推理)、工作記憶(算數、數字廣度、子母-數字順序)及處理速度(數字編碼、符號搜尋)。WAIS-III手冊中也提供表格,讓語文、操作、總測驗分數轉換成平均數100、...
教學評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renced evaluation):係以同年級或其他條件相若的一群學生在經測量所得分數為根據,取其平均數為常模,並且以此常模為參照點,從而比較分析學生學習成就之優劣。2.標準參照評量(criterion-referenced evaluation):是以事先預訂的標準為依據,從學生在試卷上答對題目的多少,以評定他的學業成就。在學校教學評量上,一般都採用標準參照模式。(三)最佳表現評量與典型表現評量1.最佳表現評量(maximum performanceevaluation):是以測量受試者的最佳表現為目的的,凡是以能力...
測量標準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誤可以由測驗的信度係數來計算。就心理計量學的原理來說,受測者接受某測驗無限多次的測量,其所得的分數的平均數舊是其真正的分數。可是在許多次重複測量中,會含有機會誤差因素在內,因此,受測者在接受許多次重複的測驗所得的實得分數,與真實分數之間的誤差,稱為測量誤差。 與信度係數的關係當標準差是一個常數時,測驗的信度係數越大,測量的標準誤差就越小;反之,當測驗的信度係數越小時,則測量的標準誤就越大。如果測驗毫無信度時,測量標準誤與測驗分數的標準差就相等。如果測驗分數很高時,測量標準誤就等於0,也就是實得分數中沒有誤差的成份在內。 ...
事後回溯研究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共變數分析 蒐集與分析資料事後回溯研究將所得資料預作分析,可能涉及各敘述統計與推論統計最常用的是平均數、標準差、皮爾遜積差相關等;推論統計最常用的是t分數、變異數分析、卡方考驗等。 發現的詮釋事後回溯研究之最後步驟為對研究發現之詮釋。由於事後回溯研究缺乏隨機化、操縱、控制等特徵,欲建立因-果關係較為困難。當研究者能控制處理(X),然後觀察得依變項(Y),可合理說X影響Y;反之若不能控制X,便可能得到不當結論,因觀察而得之關係可能是一種”假結果(spurious result)”,亦即此關係是由於其他原因促成,而非X影...
離差智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常態分布(或正態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再將個人分數在其年齡組分布中離開平均數的距離,用標準差來表示之。換言之,以個人在同年齡分布中所在的位置為基礎,先換算成標準分數,然後看他的位置離平均數的距離有幾個標準差,從而判定他智力的高低。此即離差智商一詞的由來。設有某兒童經智力測驗後得到的離差智商是115,115正好是平均數以上一個標準差的位置。由此即可...
常模參照評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常模參照評量(norm-referenced evaluation) 常模參照評量常模參照評量(norm-referenced evaluation)係以同年級或其他條件相若的一群學生在經測量所得分數為根據,取其平均數為常模,並且以此常模為參照點,從而比較分析學生學習成就之優劣。由此可見,常模參照評量對學生學習成就的解釋,是採用了相對的觀點,學生在試卷上得到分數的高低,只能看他在團體中與常模比較後所顯示的相對位置;不能憑測得分數的本身而評定其成就的高低。在常模參照評量的原則之下,學生學業成就的等級標準是不能事先預定的,只...
中位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位置居中的數。若數值有奇數項,則中位數是總資料個數加1之後,除以2的項所對的數值。例如2、7、15的中位數為7。偶數項的中位數是總資料個數除以2與總資料個數除以2加1兩項的平均數,例如2、7、15、26的中位數為7加15之後除以2等於11。
三時估計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合併後出現另一個作業時間,即為期望時間。而在統計學上的計算公式中,可看出期望時間為上述三個時間的加權平均數,也就是三者所分配的比重並非完全相同,如此才能更進一步得到最符合實際情況下的期望時間。公式為Te=(To+Tp+4Tm)/6,可看出樂觀時間與悲觀時間佔相同的加權數,而最可能時間因發生的機率為最大,因此所佔之加權相對也較高,為四倍的加權數。 不確定性估計完上述之時間後,可進而知道作業內容有許多非人為可控制之因素,因此會產生不確定性,但如何得知此不確定性發生的機率或者程度為何,我們則可透過樂觀時間以及悲觀時間兩者間的差...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