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2.918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智以利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利令智昏」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戰國時秦昭襄王四十五年,秦占領韓的野王,阻絕了上黨通往韓首都的道路,上黨守吏馮亭和人民商量,決定歸附趙。得到消息的趙平原君,認為平白獲得一郡沒什麼不好,於是趙接收上黨成為屬地。但這一來激怒了秦,轉而攻打趙。秦將白起在長平大敗趙軍,阬殺趙投降士卒四十餘萬,國都邯鄲幾乎不保。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平原君虞卿傳》文後,以這段歷史事件來評論平原君,說:「平原君是個文采風流的公子,但眼光短淺,不能看透整個局面。」因為貪圖上黨,使得趙幾乎亡國,就像俗話說的:「利令智昏。」從司馬遷已引用這句俗語來看,「利令智昏」一語的起源相當早,就是用來形容受利慾迷惑,使得理智昏...
利以昏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利令智昏」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戰國時秦昭襄王四十五年,秦占領韓的野王,阻絕了上黨通往韓首都的道路,上黨守吏馮亭和人民商量,決定歸附趙。得到消息的趙平原君,認為平白獲得一郡沒什麼不好,於是趙接收上黨成為屬地。但這一來激怒了秦,轉而攻打趙。秦將白起在長平大敗趙軍,阬殺趙投降士卒四十餘萬,國都邯鄲幾乎不保。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平原君虞卿傳》文後,以這段歷史事件來評論平原君,說:「平原君是個文采風流的公子,但眼光短淺,不能看透整個局面。」因為貪圖上黨,使得趙幾乎亡國,就像俗話說的:「利令智昏。」從司馬遷已引用這句俗語來看,「利令智昏」一語的起源相當早,就是用來形容受利慾迷惑,使得理智昏...
無偏無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偏袒任何一方。《兒女英雄傳.緣起首回》:「當中卻有一條無偏無倚的蕩平大路。」
大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壞蛋、惡徒。《水滸傳》第七八回:「董平大笑,喝道:『只你便是殺晚爺的大頑!』王文德聽了,大怒。」
叛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蠻橫跋扈。《舊五代史.卷一一○.周書.太祖本紀一》:「匪躬盡瘁,焦思勞心,討叛渙於河、潼,張聲援於岐、雍,竟平大憝,粗立微勞。」
民主大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