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0 ms
共 2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車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子的座車。《史記.卷五八.梁孝王世家》:「然景帝益疏王,不同車輦矣。」《西遊記》第一二回:「唐王大駕,早到寺前,吩咐住了音樂響器,下了車輦,引著多官,拜佛拈香。」
|
機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汽油引擎或電動馬達驅動行駛的雙輪座車。有重型機車、輕型機車之分。前者汽缸總排氣量在51立方公分以上;後者汽缸總排氣量在50立方公分以下。[例]騎機車要戴安全帽,以確保生命安全。 △機器腳踏車
|
分路揚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分道揚鑣」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分道揚鑣」原作「分路揚鑣」。北魏時,有個名叫元志的人,不但是皇親國戚,還是當時首都洛陽的行政長官。他個性強悍,任何事都不輕易退讓。有一天,他乘座車走在路上,御史中尉李彪的座車也迎面而來。由於兩方都人馬眾多,一定要有一方退讓才能通過。照理說,官小的人要讓官大的人先走。而以官職來論,李彪是中央官員,元志只是地方首長,應該要禮讓。但元志個性強硬,加上是皇親國戚,硬是不肯讓步。雙方因此鬧得不可開交,決定去找皇上評理。李彪見了孝文帝說:「我是御史中尉,官比他大,區區一個洛陽市長怎麼可以這樣和我對抗呢?」元志反駁說:「我是國都所在的洛陽市長,洛陽城裡每個人都歸...
|
揚鑣分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分道揚鑣」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分道揚鑣」原作「分路揚鑣」。北魏時,有個名叫元志的人,不但是皇親國戚,還是當時首都洛陽的行政長官。他個性強悍,任何事都不輕易退讓。有一天,他乘座車走在路上,御史中尉李彪的座車也迎面而來。由於兩方都人馬眾多,一定要有一方退讓才能通過。照理說,官小的人要讓官大的人先走。而以官職來論,李彪是中央官員,元志只是地方首長,應該要禮讓。但元志個性強硬,加上是皇親國戚,硬是不肯讓步。雙方因此鬧得不可開交,決定去找皇上評理。李彪見了孝文帝說:「我是御史中尉,官比他大,區區一個洛陽市長怎麼可以這樣和我對抗呢?」元志反駁說:「我是國都所在的洛陽市長,洛陽城裡每個人都歸...
|
鑾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皇帝的座車。漢.班固〈西都賦〉:「於是乘鑾輿,備法駕。」唐.王維〈奉和聖製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制〉詩:「鑾輿迥出千門柳,閣道迴看上苑花。」
|
相逢狹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狹路相逢」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狹路」就是狹小的路,兩車在此狹路相遇,避無所避,退無所退。在《樂府詩集》裡收錄了一篇古辭,詩中就描述到狹路上與一位陌生人相遇。對方車馬迎面而來,由於道路狹窄,不容兩輛車同時通過,兩人的座車便擠在一起。宋.蘇軾《艾子雜說》也有「車駝之為物,其大,且多夜行,忽狹路相逢,則難於回避」的說法。又因「狹路相逢」難以相讓,故引申有仇對的意思,所以後來「狹路相逢」一語多轉用來比喻仇人的相遇。
|
過望之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漢高祖劉邦。
(3) 踞:伸腿而坐。
(4) 就舍:到了住所。就,靠近。
(5) 帳御:帷帳座車。
(6) 從官:侍從的官吏。〔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漢書.卷三四.英布傳》
|
驚喜過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漢高祖劉邦。
(3) 踞:伸腿而坐。
(4) 就舍:到了住所。就,靠近。
(5) 帳御:帷帳座車。
(6) 從官:侍從的官吏。〔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漢書.卷三四.英布傳》
|
大喜踰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漢高祖劉邦。
(3) 踞:伸腿而坐。
(4) 就舍:到了住所。就,靠近。
(5) 帳御:帷帳座車。
(6) 從官:侍從的官吏。〔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漢書.卷三四.英布傳》
|
鸞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繫於天子座車馬銜的鈴鐺,搖動時聲如鸞鳴。《三國演義》第五回:「正欲探聽,鸞鈴響處,馬到中軍,雲長提華雄之頭,擲於地上。」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