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6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痛心疾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全靠穆公幫助才得以安定,這是穆公對晉國的恩惠。而我們晉文公回國即位後,就親自戴盔披甲,歷經重重艱險,征服了東方諸侯國,並帶他們來聽從秦國,這也已足夠用來報答穆公的恩澤了。晉文公辭世後,秦國發兵侵襲與晉國同盟的鄭國和滑國,引發了殽之戰,秦軍因而才會在殽山谷中計被晉國殲滅。從此之後,秦國就一面聯楚抗晉,又一面和晉國多次交戰,陸續爆發了令狐之戰、河曲之戰、輔氏之戰等。兩國從此斷絕往來,這些都是秦國應該負責的。雖然如此,晉國還是希望和秦國恢復邦交,也因顧念兩國往日友誼,才在兩年前再度跟秦國和談,訂下了「令狐之盟」,沒想到盟約才訂...
俘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擒獲、征服。《晉書.卷六二.祖逖傳》:「幸哉遺黎免俘虜,三辰既朗遇慈父。」
兵不血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尚未實際交戰,即已征服敵人。語出《荀子.議兵》:「此四帝兩王,皆以仁義之兵行於天下也。故近者親其善,遠者慕其德。兵不血刃,遠邇來服。」後也用來比喻輕易得勝。《晉書.卷六六.陶侃傳》:「默在中原,數與石勒等戰,賊畏其勇,聞侃討之,兵不血刃而擒也,益畏侃。」《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下》:「陛下離京纔四十二日,兵不血刃,北舉燕南之地,此不世之功。」也作「兵無血刃」、「軍不血刃」。
隨機應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下,受封為秦王。即位後,銳意圖治,輕刑薄賦,海內昇平,世稱為「貞觀之治」。又用李勣、秦叔寶等為將,征服吐蕃、突厥,威及域外。西域各國尊為天可汗。在位二十三年,死後廟號太宗。 (4) 世充:王世充(?∼西元621),字行滿,隋新豐人。隋末廢皇泰主,自即帝位,建國號鄭,後以洛陽城降唐。唐徙王世充於蜀地。臨行時為仇人所殺。 (5) 日踧月迫:一天一天的逼近。踧,音ㄘㄨˋ,同「蹙」,逼迫、逼近。 (6) 懸首:殺人而懸掛其首級以示眾。 (7) 面縛:面向前而雙手反綁在背後。 (8) 翹足可待:舉足而待。形容極短的時間。翹,音ㄑ|ㄠˊ。 (9) 建德:竇建德(西元573∼621),隋漳南人...
兩河流域文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小小的城邦國家、發明了文字,為兩河文明的奠基者;閃語系的游牧民族阿卡德人則與蘇美文明同時發展,最後征服了蘇美,其創立了一套較完備的中央集權制度,為帝國統治打下牢固的基礎;而其後由阿摩利人建立的巴比倫文明更讓此地區的文明達到高峰,尤其在第六代漢摩拉比王統治時期,更創建了從波斯灣到地中海的龐大帝國,並制定了漢摩拉比法典;巴比倫王朝瓦解後,亞述帝國於西元前八世紀建立,發動了一系列的征服戰爭,建立了強大的軍事國家,其後則被迦勒底人建立的新巴比倫王國和東部...
克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克制、制服、戰勝、征服
內閣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會內閣制的通用名詞,而英國內閣的形成與其政治上之歷史、經驗與傳統緊緊相連。(一)統而不治的英王英國自征服者威廉後,漸自封建制度轉向王位繼承之君主制度,十七世紀後英國行政部門則漸脫離王室獨立運作,今英王任命首相的過程只具名義上之意思,屬於形式之權利。(二)首相作為行政首腦依據其憲法慣例,國會大選後,英王將任命下議院擁有多數席位的政黨領袖組閣,而首相作為執政黨之領袖行政部門的首腦,在當前英國兩黨制政黨分布下(註1)具有權利選擇或替換國務大臣與內閣閣員,然首相若恣意妄為亦可能因國會倒閣而離職。(三)內閣閣員及國務大臣內閣係由首...
馴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順服、順從、制服、征服
臨機應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下,受封為秦王。即位後,銳意圖治,輕刑薄賦,海內昇平,世稱為「貞觀之治」。又用李勣、秦叔寶等為將,征服吐蕃、突厥,威及域外。西域各國尊為天可汗。在位二十三年,死後廟號太宗。 (4) 世充:王世充(?∼西元621),字行滿,隋新豐人。隋末廢皇泰主,自即帝位,建國號鄭,後以洛陽城降唐。唐徙王世充於蜀地。臨行時為仇人所殺。 (5) 日踧月迫:一天一天的逼近。踧,音ㄘㄨˋ,同「蹙」,逼迫、逼近。 (6) 懸首:殺人而懸掛其首級以示眾。 (7) 面縛:面向前而雙手反綁在背後。 (8) 翹足可待:舉足而待。形容極短的時間。翹,音ㄑ|ㄠˊ。 (9) 建德:竇建德(西元573∼621),隋漳南人...
古羅馬文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家譽為「世界上最好的政體」的政治制度。此時期透過戰爭,對內統一了除北部波河流域外的義大利半島;對外則征服了迦太基、馬其頓、希臘和西班牙的大部分地區,除了托勒密王朝的埃及之外,東部地中海地區幾乎都被羅馬征服。羅馬大規模的對外擴張,造成一些手握兵權的軍事巨頭互相廝殺,才有了龐貝、克拉蘇、凱薩的「前三雄」,和「後三雄」安東尼、雷必達、屋大維。最後也是因為這些巨頭們自相爭奪殘殺,羅馬共和國時期才走向盡頭。 帝國時代(西元前三十年~西元四百七十六年西羅馬帝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