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32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南柯一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人李公佐曾經寫過一篇傳奇小說《南柯太守傳》,相傳在唐德宗貞元七年九月,東平郡人淳于棼(ㄈㄣˊ)與友人在自家門前的大槐樹下飲酒,他因為喝了太多而醉得不醒人事。被兩個朋友送回家後,恍惚中作了一個夢。在夢中他被大槐安國國王招為駙馬,當了南柯郡太守,廣受人民愛戴,不但享盡了榮華富貴,顯赫一時,子女也都有很好的發展和歸宿。後來公主因病過世,於是淳于棼罷去南柯郡太守的職位回到國都。過了一段時間,國王察覺他心中悶悶不樂,於是要他回家鄉探望親人。淳于棼回到家後,發現自己竟仍舊睡在東廂房。送他回來的兩個紫衣使者於是大聲呼喚他的名字,他才從夢中清醒過來。醒來後,看到家裡的僕人拿著掃帚在打掃庭院,之前送他回來的兩...
寥若晨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傳詔召,六宮願識師顏形。玉皇頷首許歸去,乘龍駕鶴去青冥。豪家少年豈知道,來遶百匝腳不停。雲窗霧閣事恍惚,重重翠幕深金屏。仙梯難攀俗緣重,浪憑青鳥通丁寧。
念茲在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語譯3 3.故事內容4 4.相似、相反詞4.1 相似4.2 相反5 5.例句 1.出處語出書經˙大禹謨:「帝念哉!念茲在茲,釋茲在茲。」 2.語譯指對某人或某事牢記在心,念念不忘。 3.故事內容無 4.相似、相反詞 相似念念不忘、時刻不忘、無時或忘 相反無 5.例句小明對於小美對他說的話總是念茲在茲,時常因此而神情恍惚
醉生夢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醉生夢死」是用來形容人的生活目的不夠明確,恍恍惚惚,好像是喝醉或在睡夢中。宋代大儒程頤在〈明道先生行狀〉一文中,譴責當今學者說:「雖才高明智,膠於見聞,醉生夢死,不自覺也。」而這一切,乃源自於「道之不明」。正道無法彰明,則「邪誕妖異之說」橫行,迷惑人心,掩蔽良能,即使是聰明之士,亦因受異端邪說的蒙蔽,以致於心智無法清明。「醉生夢死」就用來比喻人糊裡糊塗地活著。另一位宋代大儒朱熹亦曾說過:「『百姓日用而不知』,便是不知所謂發生,亦不知所謂收斂,醉生夢死而已。」(見《朱子語類.卷一一六.朱子.訓門人四》)朱子認為一般人這樣一日過一日,懵懵懂懂,對一切事物的發生都不知其所以然,此即所謂「醉生夢死」...
若隱若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隱約不明,模糊不清。《聊齋志異.卷二.珠兒》:「李驚,方將詰問,則見其若隱若現,恍惚如煙霧,宛轉間,已登榻坐。」也作「若隱若顯」。
東窗事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東窗事犯注音︰ㄉㄨㄥ ㄔㄨㄤ ㄕˋ ㄈㄢˋ漢語拼音︰dōng chuāng shì fàn釋義︰猶「東窗事發」。見「東窗事發」條。 01.元.孔文卿《東窗事犯.第二折》:「吾乃地藏神,化為呆行者,在靈隱寺中,泄漏秦太師東窗事犯。」 02.明.郎瑛《七修類稿.卷二三.辯證類五.東窗事犯》:「宋押衙何立,秦太師差往東南第一峰勾幹。恍惚人引至陰司,見秦對岳事,令歸告夫人東窗事犯矣。」 
慷慨解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起下山離去的念頭。 「解囊」則見於《聊齋志異.卷四.鬼作筵》。內容大意是說:杜秀才發覺病中的妻子,在恍惚中好像和人說話,並且喊他「兒子」,原來是已過世的父親之魂,附在妻子身上。原來是有四個人要來捉拿杜秀才妻子的魂魄,經老父百般懇求,並解囊拿出銀兩來賄賂,這四個人才答應放人。等妻子醒來,探問之下,所言和其父相同。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用成「慷慨解囊」,用來指輕財仗義,毫不吝嗇地捐助錢財給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文勢險拔。漢.王充《論衡.自紀》:「言姦辭簡,指趨妙遠;語甘文峭,意務淺小。」明.宋濂〈謝翶傳〉:「文尤嶄拔峭勁,雷電恍惚,出入風雨中。」
全神貫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神不守舍、心不在焉、漫不經心、心神恍惚、心神不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情死板、神志恍惚。如:「呆笑」、「呆望」、「他目睹那場車禍,簡直嚇呆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