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70.196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請君入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武后命酷吏來俊臣審問周興,來俊臣遂因與周興對食之際,假意向周興請教刑求之道,周提出「請君入甕,再以炭火烤之」的方法。後來俊臣遂以此法懲治周興。見《新唐書.卷二○九.酷吏傳.來俊臣傳》。後喻以其人之法,還治其人之身。《聊齋志異.卷十.席方平》:「即燒東壁之床,請君入甕。」也作「請公入甕」、「請兄入甕」。
郢書燕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久聞四海之內唯楚有才,難道這就是一種莫測高深?燕相國想到這裡,忽然靈機一動。他若有所悟地說:“舉燭的意向是崇尚光明,而崇尚光明的人必定會推舉光明磊落、才能出眾的人擔當重任。照這樣看,郢人致書突出‘舉燭’二字,其用意原來是為我獻策!”燕相國把這一想法告訴了燕王,燕王聽了十分高興。他以相國的政見為原則,廣招賢士,從而使燕國政通人和,日益強盛。摘自【明心網】(http://www.dajiyuan.com) 相近辭 穿鑿附會 牽強附會 望文生義 相反辭 歷歷可考 信而有徵 修辭譬喻 借代 資料來源多功能成語彙編 泰宇出版...
調查研究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任之信函,常為決定問卷回收率之重要關鍵。此關鍵信函所要傳達之訊息包含:研究者之姓名與身份、研究目標與意向、研究對填答者與專業之重要性、規定填答期限(通常為一週左右) 、向填答者表示感謝等。有關這些訊息之傳達,有的問卷不另附函,只將此等訊息印在問卷上頭。 六、送出問卷與追蹤接到問卷的人,常不會急於寄回填妥之問卷。為增加回收率,需有一套有效之追蹤手續。當然研究者也須在送回問卷的信封上,貼妥回郵及印妥或寫上收件人之姓名與地址以茲配合。 七、處理資料把執行調查所得之資料予以登錄、使用電子計算機處理、解釋結果以及提出發現報告。 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意向、抱負、決心。如:「意志」、「志同道合」。《論語.公冶長》:「盍各言爾志。」
一勞永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哀帝建平年間,匈奴首領單于上書,表示願意向漢朝進見、進貢。當時正好哀帝有病在身,有些大臣們就說,以前在宣帝、元帝時,單于進見,國家就發生了變故。皇上陷於兩難,與公卿們研商後,決定不允許匈奴進見。這時,揚雄上書諫言,內容是說:單于上書請求進見,而國家卻不允許,與匈奴之間的仇怨就會從此開始。因而列舉了秦朝以來對於匈奴問題的處理,總是花費了許多心力、財力和物力,才得以解決。並不是前朝樂於花費大量的資源,去和匈奴周旋,而是因為如果不經過一次的勞苦,就無法得到安逸;不花費短暫的財力、物力,就得不到永久的安寧。而匈奴一直是中國歷來最大的問題,前朝一向很重視,所以現在也不應該輕視。既然匈奴願意進見,就不應...
現象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判斷「懸置」起來,「加上括號,存而不論」,如此才能直覺到純意識的本質或原型,發現意識中的基本結構:「意向性」即意識總是指向有關某對象的意識。茵加登 R. Ingarden, 1893-1970:茵加登認為作品是種獨特的存在,既非實在的客體,也非觀念客體,而是一種純意向性的客體。透過審美經驗,在欣賞者欣賞或閱讀過程中對於審美對象的觀照過程,使審美經驗「預備情緒」,繼而使審美對象形成。茵加登的美學對於後起的結構主義、符號學、語意學、分析哲學等,都發生過...
動機學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機是引發行動的一種衝動、慾望與需求。常以「動機」詮釋個體的行為表徵。以大腦習性、歸囚與分類化之機制運作,形成不同學派和意向性的動機學說和理論。例如教育領域著重探討「學習動機」;企管領域將動機研究納入激勵人力資源項目。現今動機學說的主要內容如下:1.驅力減低說(drive reduction theory),或稱驅力還原論:Clark Hull於1943、1952提出,主張個體自有內在的驅力,勢必將其轉出成為確定的方式。2.最佳激發水準說(Optimal arousal level theory),或稱喚醒論(arosu...
旨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 中心的意向。如:「題旨」、「主旨」、「宗旨」、「要旨」、「旨趣」。
意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意向企圖。如:「意圖不軌」。
志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抱負、理想、意向、願望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