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53.156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暫勞永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勞永逸」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漢哀帝建平年間,匈奴首領單于上書,表示願意向漢朝進見、進貢。當時正好哀帝有病在身,有些大臣們就說,以前在宣帝、元帝時,單于進見,國家就發生了變故。皇上陷於兩難,與公卿們研商後,決定不允許匈奴進見。這時,揚雄上書諫言,內容是說:單于上書請求進見,而國家卻不允許,與匈奴之間的仇怨就會從此開始。因而列舉了秦朝以來對於匈奴問題的處理,總是花費了許多心力、財力和物力,才得以解決。並不是前朝樂於花費大量的資源,去和匈奴周旋,而是因為如果不經過一次的勞苦,就無法得到安逸;不花費短暫的財力、物力,就得不到永久的安寧。而匈奴一直是中國歷來最大的問題,前朝一向很重視,所...
自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表明個人意向。《史記.卷一○六.吳王濞傳》:「嘗患見疑,無以自白,今脅肩累足,猶懼不見釋。」
決一雌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秦末,漢楚爭霸,楚王項羽對漢王劉邦提出建議:|天下不安定好多年了,只是因為我們兩人的緣故。所以,我願意向漢王挑戰,決一勝負,不要苦了老百姓。」最後,劉邦當然不會接受這匹夫之勇的挑戰,更憑其智慧,戰勝了項羽,建立漢朝。 解釋比出高低,決定勝負。 詞義 相似詞決一死戰、決一勝負、鹿死誰手 相反詞不分勝負 例句為了爭奪冠軍廝殺已久的賽程,如今終於到了要決一雌雄的緊張時刻了。
用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意向、存心。清.薛福成〈觀巴黎油畫院記〉:「通譯者曰:『所以昭炯戒,激眾憤,圖報復也。』則其用意深矣!」
非正式組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不參與的孤獨者。 運用方式正功能面向:接納了解並透過非正式組織的情感連結性,滿足成員需求、了解成員意向,並加強凝聚力。負功能面向:當非正式組織的反攻能出現時,代表其與正式組織產生摩擦,應了解成員內心所想、建立公平公正公開的制度降低反抗性。反功能情節輕者可先從非正式組織領袖的配置著手,若情節重大則先給予適度警告,最下策則是給予處分並遣散成員,但此方法副作用甚大,運用不可不慎。 關鍵字中文:非正式組織、正式組織英文:Informal Organization 參考文獻註一:謝文全(2008)。教育行政學。臺北市:高等教育文...
九品官人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元二四九年在郡中正之上設州大中正以後,越發明顯。州大中正是中央高官的兼職,具有監視郡忠正,貫徹中央意向的內涵。也就是說,九品官人法因設置州大中正,中央集權的特質逐漸加強,鄉論漸失其重要性,而受中央意向左右。中央政府和地方世族的關係日益密切,世族(士)階級與國家權力的結合越加緊密,世族國家逐漸形成。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曹丕、陳群英文關鍵字:Cao Pi、Chen Qun 出處李永熾/著。中國全集2歷史中國,1982年出版,頁89。錦繡出版社有限公司...
韓良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者進食時的獨特氛圍,則非韓良露莫屬。隨興的韓良露書寫美味的散文,就像交朋友一樣輕鬆,不過,她堅持不願意向讀者介紹餐館或名菜,因為她不是要寫美食指南,而是希望透過文字和讀者溝通彼此的味覺記憶、釐清人和食物的關係。──蔡康永她一生尋美味,於菜市場,自家廚房,別家餐桌,……在書本電影,異國文化中尋。所以,韓良露對於美食的尋覓,除了用舌頭,更用心靈嘗試。不僅四處覓食,而且將所吃的飲食與時空人物相配合,不僅是吃出品味,而且將吃提升到比較飲食文化的層次。 ──逯耀東 飲食文學的作家與經典作品2003年,焦桐主編的兩冊《臺灣飲食文選Ⅰ...
教育人類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而建立。人的問題也是在環境與實際情況中不斷地發生,同樣地,在教育活動中,人是一個行動者,行動者經由有意向的、會反省的主體產生動力,而人的意向性會使人與環境之間構成極其複雜的關係。這些問題往往會受到當時的教育現況而影響。因此,教育可以有限度地解決人的某些問題。教育學所探討的問題離不開教育理論與教育實務的探討,而教育的對象是人,其目的就是使人的本質有良好的改善。教育的重點是以人為對象,其基本問題均在尋求解決個人或團體的問題。另一方面,人類學的建立已有很...
詩以言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書經.舜典》:「詩言志,歌永言。」詩可以表達自己的心志意向。南朝宋.謝靈運〈山居賦〉:「詩以言志,賦以敷陳。」唐.王勃〈遊山廟序〉:「詩以言志,不以韻數裁焉。」
教師俗民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只是例行公事,他對所有教學都有其作用性,研究者必須掌握老師的教學目的,以  :及學生的學習意向。4. 強調師生之間的對話,語言具有表徵性,所以必須了解其用語的涵義。5. 用協商的概念來解釋師生之間的行為,因為彼此並非一塵不變的,必須互相磨合與認知。6. 此方法是一主觀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身對於行為的主觀感受所記錄下來的研究,因此並非客觀的作法,要達到較高  :的精確度,唯有透過同情的了解,以及互為主體性的方式才能真正掌握其意涵。 關鍵字中文:教室俗民誌英文:classroom ethnography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