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4.096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抄寫、謄寫。明.張自烈《正字通.金部》:「錄,謄寫曰錄。」如:「謄錄」。
裝腔作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裝腔作勢」條。 01.《紅樓夢.第二五回》:「那賈環正在王夫人炕上坐著,命人點上燈燭,拿腔作勢的抄寫。」 02.《紅樓夢.第四六回》:「太太是多疑的人,只怕就疑我走了風聲,使他拿腔作勢的。」 參考詞語︰拿腔做勢注音︰ㄋㄚˊ ㄑ|ㄤ ㄗㄨㄛˋ ㄕˋ漢語拼音︰ná qiāng zuò shì釋義︰猶「裝腔作勢」。見「裝腔作勢」條。 01.《豆棚閑話.第六則》:「長老接見,看得元帥尊重了他,他反拿腔做勢,要仿那佛圖澄對那石勒的光景,十分傲慢。」 02.《官場現形記.第二四回》:「你拿鏡子照照,你的腦袋,一個冬瓜臉,一片大麻子;這副模樣,還要拿腔做勢,我不稀罕。」 參考詞語︰裝腔做勢注音︰ㄓ...
謄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謄清抄寫。《紅樓夢》第三七回:「寶玉又見寶釵已謄寫出來,因說道:『了不得!香只剩下了一寸了,我才有了四句!』」《文明小史》第二四回:「那知這位王太史的時務,是要本子謄寫下來的。」
一揮而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文人王璘極富文才。據傳,他在參加萬言科考試時,請了十名專司書寫的人員,在庭院中架設桌椅,準備替他寫下口述的文章。考試開始時,王璘自己一面優閒的來回踱步,一面口中源源不絕的吟詠文章,其速度之快,讓那十個抄寫人員完全無法停筆。正當完成之際,暴雨驟至,有好幾幅寫成的文章被一陣風捲至地上,被泥沙塵土沾濕了,整張紙卷曲起來,怎麼也無法打開。王璘看了便說:「算了!再拿幾張新的紙來!」紙取來後,他拿起筆來,頃刻間又寫出十餘篇文章。此事見於唐代小說《摭言》,小說內容雖難免誇大,但在《唐詩紀事》中亦有記載:「應日試萬言科,請十書吏,口授十書吏書之,未亭午,已就七千言。」也是說不到中午,他就已作出七千字的文章...
書寫障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 空間書寫障礙(Spatial dysgraphia)對空間知覺有書寫障礙的人,對於同步書寫、與抄寫工作會有困難、但是對於一般的拼字和聽寫速度則表現正常。 書寫障礙的症狀雖然兒童在的智力在平均範圍或甚至更高,通常比同儕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完成作業,不願意或拒絕書寫的工作,寧願草寫也不願用正體字。另外一種症狀包括字體極難辨認,字體異常傾斜、寫字順序、方向錯誤,又或數字/文字反轉、文字不完整、文字無法固定在頁面線框中、詭異的握持方式、字形大大小小、寫字時會自言自語、手臂和肩膀抽蓄(有時是全身抽蓄),肌肉無法區曲(有時是無法動...
繕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抄寫、謄錄。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風操》:「政為常所講習,讎校繕寫,及偏加服用,有跡可思者耳。」《儒林外史》第八回:「內有一本,是高青邱集詩話,有一百多紙,就是青邱親筆繕寫,甚是精工。」
假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借用。《南齊書.卷五二.文學傳.崔慰祖傳》:「好學,聚書至萬卷,鄰里年少好事者來從假借,日數十袠,慰祖親自取與,未常為辭。」《南史.卷七二.文學傳.袁峻傳》:「家貧無書,每從人假借,必皆抄寫,自課日五十紙。」
維高斯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讀、寫的教育概念化,讓兒童來自生活經驗概念相結合,讓學習發生意義。而語文的學習亦將不再只是無意義的抄寫練習,與日常生活變得毫無關係。相反,語文的學習已成為他們日常生活中人與人溝通的重要工具。透過不同的互動環境下,經老師、父母及同學的協助,學生本身的語文「可能發展區」亦隨而得以不斷的往上攀升。 參考列表莊護林,《維谷斯基對語文學習的影響》,2002。Wan, R. and Chiu, T., "The Growth of Logic in the Child", 2004. 以上資料來源http://zh.wikiped...
筆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筆墨工作謀生。《後漢書.卷四七.班梁列傳.班超》:「超傭書勞苦,投筆嘆曰:『大丈夫當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耕乎?』」南朝梁.任昉〈為蕭揚州薦表〉:「既筆耕為養,亦傭書成學。」
屋下架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屋下架屋」是南北朝、隋唐時習慣用語,比喻重複模仿,無所創新。據南朝梁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記載,庾闡作的〈揚都賦〉完成後呈給庾亮看,庾亮抱著同是同宗族人的心態大力推薦,說〈揚都賦〉足以和〈二京賦〉、〈三都賦〉並列比美。一時之間,人人競相抄寫,紙價因此大漲。謝安對此批評說:「此是屋下架屋耳」,意思指庾闡的〈揚都賦〉只是重複模仿別人的作品,沒有創新,了無新意。後來「屋下架屋」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重複模仿,無所創新。如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序致》:「魏、晉已來,所著諸子,理重事複,遞相模斅,猶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意指從魏、晉以來,人們寫就的各家言論,往往事物或事情的道理重複,彼...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