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62.509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國立民雄農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為「嘉義郡專修農業學校」。民國三十二年三月,修業期限改為二年制,旋又改為三年制。民國三十四年八月,抗戰勝利,臺灣光復。同年十一月曾柱先生任光復後本校首任校長。民國三十五年易名為「台南縣立嘉義初級農業職業學校」。同年三月,本校舉行光復後第一屆學生畢業典禮。四月增設商科,同年七月奉令停召商科。學生依其意願編入本校農科或轉至他校就讀。民國三十九年十月本省行政區域重行劃分,翌年二月改名為「嘉義縣立民雄初級農業職業學校」。民國四十五年八月試辦五年一貫制農業職業教育,校名改為「嘉義縣立民雄農業職業學校」。民國五十一年三月,曾柱校長...
白先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創作歷程:3 創作風格:4 著作: 生平:白先勇,生於一九三七年,廣西桂林人。白先勇為北伐抗戰名將白崇禧之子,幼年居住於南寧、桂林,從小在戰火的顛沛中成長,一九四四年逃難到重慶。抗戰勝利後曾移居南京、上海、漢口、廣州。一九四九年再遷居香港,一九五二年來臺與父母團聚,入台大外文系就讀。一九六三年赴美留學、定居,獲取「愛荷華大學作家工作室」(Writer’sWorkshop)文學創作碩士,一九六五年獲碩士學位,赴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東亞語言文化系任教中國語言文學。於一九九四年退休。一九九七年學校圖書館成立「...
歐陽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留在日本,在廣島任職。後洪遜欣調去崗山工作,全家移居崗山,這才避免了1945年原子彈轟炸廣島的災難。抗戰勝利後,歐陽子隨父親一家返回光復後的臺灣。歐陽子在臺北第一女中讀書時,便開始對文學發生興趣,13歲就在報刊上發表散文,16歲開始寫詩。1957年秋天進入臺灣大學外文系就讀。1960年,她就讀大三時,與同班同學白先勇、王文興、陳若曦、李歐梵、劉紹銘等人創辦《現代文學》雜誌,開始以「歐陽子」的筆名在《現代文學》寫小說。於1961年畢業後,在臺灣大學外文係任助教,次年赴美,獲愛荷華大學小說創作班碩士學位,後又入伊利諾大學進修...
老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文藝界抗敵協會于武漢成立,老舍被推為常務理事和總務部主任,同年隨文協遷到重慶。自此主持文協工作直至抗戰勝利。抗戰期間老舍團結和組織廣大文藝工作者,利用各種文藝形式為抗日做貢獻。他自己也以團結抗日為題材,運用各種文學體裁創作了大量作品。其中的代表作為長篇小說《四世同堂》。抗戰結束後,老舍于1946年3月接受美國國務院邀請,赴美講學。在美國寫完了《四世同堂》第三部及長篇小說《鼓書藝人》。1949年12月,應周恩來委託文藝界之邀回到北京。回國後曾任政務院文教委員會委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
豐子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925年,《文學周報》開始連續刊載豐子愷的畫作,鄭振鐸給這些畫定了「子愷漫畫」的標題。1945年抗戰勝利以後,豐子愷回到杭州定居。1949年到香港舉行畫展。後來豐子愷一直住在上海。1960年,上海市中國畫院成立,他擔任首任院長。1961年到1965年,他翻譯日本古典名著長篇小說《源氏物語》(世界上最早的長篇小說),長女豐一吟協助。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他蒙受屈辱;背著莫須有的罪名,遭批鬥、迫害,摧折他的身心。1975年8月癌症病發(9月診斷為右葉尖肺癌);並得知胞姐逝世噩耗令病情惡化,同年9月15日12時8分在上...
夏丏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夏丏尊(一八八六-一九四六)文學家。原名鑄,字勉旃。浙江上虞人。曾留學日本,曾任杭州浙江兩級師範學堂通譯助教兼舍監和國文教員,提倡新文化運動。後因支持五四運動被迫離校。民國九年起先後在上虞白馬湖春暉中學、暨南大學中文系任教。後任開明書店編輯所所長,曾創辦《中學生》雜誌。曾任中國文藝家協會主席,從事文化運動和民主運動。抗戰勝利後,任中華全國文藝家協會上海分會理事。 著有《文心》(與葉紹鈞合作)、《文藝ABC》、《現代世界文學大綱》。
茅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上演。這一年的6月,進步的文藝界爲紀念茅盾創作活動二十五周年,舉行了慶祝會,並發起茅盾文藝獎金徵文。抗戰勝利後,茅盾於1946年 3月離開重慶,經廣州、香港,5月到達上海。主編《文聯》雜誌;並參加呼籲和平、爭取民主的活動。在香港期間,曾連續發表《應走和平民主路線》《認清國情》等講演。6月,和上海進步文化界一起呼籲和平,發表《上書蔣主席馬歇爾及各黨派》;7月,李公朴、聞一多慘遭國民黨特務殺害後,茅盾等致電國際人權保障會,揭露國民黨罪行;10月,沈鈞儒、茅盾等發表《我們要求政府切實保障言論自由》等文章。同年,翻譯的蘇聯小說集...
中正理工學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軍事院校之一。前身為「漢陽兵工專門學校」,於民國六年成立。十五年改名為「國民政府兵工專門學校」。二十八年改名為「軍政部兵工學校」。抗戰勝利後,改名為「兵工工程學院」。五十一年改制為「陸軍理工學院」。五十五年改名為「中正理工學院」,隸屬國防部,五十七年納編「海軍工程學院」及「聯勤測量學校」。初僅設大學部,後為因應自主性國防科技的發展,及為充實國軍基層科技幹部的需求,乃先後增設研究部博、碩士班及專科部。為精進國軍軍事教育之均衡發展,已於民國八十九年五月八日整合三軍大學、國防醫學院、國防管理學院及中工理工學院,成立「國防大學」。
東北九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安事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基本國策,使中國建立了形式上的抗日統一戰線。但剿共軍事行動,因而停頓,致使中共獲得喘息機會。因而釀成抗戰勝利後的全面叛亂。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