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0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33.250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道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財物遺失在路上,無人會據為己有。形容社會風氣良好,人民安居樂業。《韓非子.內儲說下》:「仲尼為政於魯,道不遺,齊景公患之。」《資治通鑑.卷二.周紀二.顯王十四年》:「吾臣有種首者,使備盜賊,則道不遺。」也作「路不遺」、「路無遺」。
遺補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彌補疏漏、匡正過失。《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不能納忠效信,有奇策才力之譽,自結明主。次之又不能遺補闕,招賢進能,顯巖穴之士。」《清史稿.卷四二一.李菡傳》:「夫獻可替否,宰相之責也;遺補闕,諫官之職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採取。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事類》:「故魏武稱張子之文為拙,然學問膚淺,所見不博,專掇崔杜小文,所作不可悉難,難便不知所出,斯則寡聞之病也。」宋.王令〈原蝗〉詩:「寒禽冬饑啄地食,掇穀種無餘遺。」
2.收、整理。《金瓶梅》第二三回:「你別要管他,丟著罷,亦發等他來掇。」《官話指南.卷一.應對須知》:「我本要到府上請安去,就因為昨天晚上纔到的,行李各件還沒掇好了。」
3.修理、整治。《官話指南.卷二.官商吐屬》:「去年十月裡,西城恆順當鋪請他去封貨,他封了一個銅表,四兩銀子,當鋪就賣給他了。趕他拿回家去一細瞧,敢陳是個金表,後來他掇好了,賣了四十多兩,賺了有十倍利。」
4.懲治。明.賈仲名《對玉梳》第二折:「休假溫存絮叨叨取撮,佯問候熱剌剌念合,更怕我不趲你那冷氣虛心廝掇。」
一發不可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經發生,就很難制止或處理。如:「既然已經預測可能有這些意外,就應及早預防,等到一發不可收的時候,後悔就來不及了。」
人涕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蹈襲他人的言論或主張。宋.嚴羽《滄浪詩話.答吳景仙書》:「僕之詩辯,乃斷千百年公案,……是自家閉門鑿破此片田地,即非傍人籬壁,人涕唾得來者。」也作「唾」、「人唾涕」、「人唾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收割後撿田中的遺穀。唐.杜甫〈暫往白帝復還東屯〉詩:「築場憐穴蟻,穗許村童。」金.宋九嘉〈途中書事〉詩二首之二:「終朝穗不盈把,只有流民如麥芒。」
2.十九世紀法國畫家米勒的一幅畫。以自然寫實的方法,親切的描繪出農家婦女揀遺穗的景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臺階逐步向上走。《禮記.曲禮上》:「級聚足,連步以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撿取他人遺失的財物。《戰國策.秦策一》:「期年之後,道不遺,民不妄取,兵革大強,諸侯畏懼。」
2.比喻輕而易舉。《漢書.卷六七.梅福傳》:「合天下之知,并天下之威,是以舉秦如鴻毛,取楚若遺。」《文選.干寶.晉紀總論》:「自上逆下,非鄰國之勢也,然而成敗異效,擾天下如驅羊,舉二都如遺。」
3.採補缺漏遺佚。《南齊書.卷九.禮志上》:「吳則太史令丁孚遺漢事,蜀則孟光、許慈草建眾典。」
4.匡正別人過失或缺點。《抱朴子.外篇.崇教》:「有師友之名,無遺之實。」
5.職官名。唐代諫官,武則天時始置左右遺,掌供奉諷諫,以救補人主言行的缺失。見《舊唐書.卷四三.職官志二》。
眾人柴火焰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大家同心協力,就能產生大力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取、獲得。如:「獲東西,最好趕快送警局招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