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57.139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心癢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心中情緒浮動不定,無法克制。《文明小史》第三四回:「又附和著恭維敏生幾句,把一個書賈王毓生抬到天上去了。不由得心癢難,櫃臺裡取出十兩銀票,請他們到北渚樓吃飯。」也作「心癢難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女子的首飾,玉製的髮簪。因漢武帝李夫人以玉簪頭,所以稱玉簪為「玉頭」。唐.白居易〈長恨歌〉:「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頭。」也稱為「玉簪」。
到癢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正合心意,極為痛快。如:「這幾句話正到癢處,只見老爺爺一直點頭,頗為讚賞。」
爬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人在喜悅、生氣、焦急或苦悶時的神情。如:「瞧他那副爬耳腮的焦急樣,不禁令人發噱。」也作「抓耳撓腮」、「抓耳腮」。
隔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痒」同「癢」。「隔靴痒」即「隔靴癢」。見「隔靴癢」條。01.《五燈會元.卷八.康山契穩禪師》:「(康山契穩法寶禪師)曰:『恁麼則識性無根去也。』師曰:『隔靴痒。』」02.宋.嚴羽《滄浪詩話.詩法》:「意貴透徹,不可隔靴痒。」 
著癢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正合心意,痛快之至。《喻世明言.卷五.窮馬周遭際賣䭔媼》:「分明是饑時飯,渴時漿,正著癢處。」
頭摸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人想不出辦法時,焦慮著急的模樣。《文明小史》第五二回:「正在頭摸耳,肚裡尋思的時候。」《黑籍冤魂》第一三回:「兩個人頭摸耳.沒有法想。」也作「首抓耳」。
隔靴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隔著靴子的癢。比喻不切實際的做法。見「隔靴癢」條。01.清.李漁〈復王左車書〉:「始知身未極貧,而勸人以忍飢耐寒勿稱貸者,皆隔靴之、隔膜之視,徒足益人痛癢。」
膝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言論不當,做事不得要領。漢.桓寬《鹽鐵論.利議》:「不知趨舍之宜,時世之變,議論無所依,如膝癢而背。」
頭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頭上發癢卻腳跟。比喻於事無補。漢.焦延壽《易林.卷一○.蹇之革》:「頭癢跟,無益於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