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5.93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大刀闊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水滸傳.第四七回》宋江聽得,隨即便傳將令,教軍士都披掛了。李逵、楊雄前一隊做先鋒,使李俊等引軍做合後,穆弘居左,黃信在右,宋江、花榮、歐鵬等中軍頭領,搖旗吶喊,擂鼓鳴鑼,大刀闊斧,殺逩祝家莊來。比及殺到獨龍岡上,是黃昏時分。宋江催儹前軍打莊。先鋒李逵,脫得赤條條的,揮兩把夾鋼板斧,火剌剌地殺向前來。到得莊前看時,已把弔橋高高地拽起了。 ◎2《水滸傳.第三四回》當下霹靂火秦明在馬上出城來,見慕容知府在城外賞軍,慌忙叫軍漢接了軍器,下馬來和知府相見。施禮罷,知府把了盞,將些言語囑付揔管道:「善覷方便,早奏凱歌。」賞軍已罷,放起信砲。秦明辭了知府,飛身上馬,擺開隊伍,催趲1>軍兵,大刀闊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量詞:(1)計算文書、電訊的單位。如:「一通電話」、「三通電報」。(2)計算敲擊鐘鼓次數的單位。如:「擂鼓三通」。
鼓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出戰時擂鼓吶喊,用以擴張聲勢。《左傳.哀公十七年》:「越子為左右句卒,使夜或左或右,鼓譟而進。」《三國演義》第一回:「玄德與鄒靖,引軍鼓譟而進。」也作「鼓噪」。
鼓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出戰時擂鼓吶喊,用以擴張聲勢。《後漢書.卷七七.班超傳》:「超乃順風縱火,前後鼓噪。」也作「鼓譟」。
虛張聲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水滸傳》第六八回:「如若那邊擂鼓搖旗,虛張聲勢,切不可進。」
重整旗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旗和鼓都是古代戰陣中,軍隊必備的物品。軍旗高舉,擂鼓前進,可壯軍隊出征的聲勢。但是遇到戰況不利,兵敗而散,往往就會旗倒,鼓停。如果要重整軍隊,再次出征,必然要將軍旗重新舉起,戰鼓再次擂起,所以「重整旗鼓」就表示失敗後再聚力量,重新行動。這句成語比較早的出處,可以在宋代《圓悟佛果禪師語錄》卷一七找到線索,文獻中有「法燈重整鎗旗,再裝甲冑」的說法,字面上的意思就是把鎗旗重整,甲冑重披,就是準備再赴沙場,意思和「重整旗鼓」是很類似的。這段文字的大意是這樣的:藥山和尚有一天夜晚不點燈,向眾僧人說:「我有一句好話,但是要等到小牛犢生子時才要向你們說。」當時有一位僧人聽了就站出來說:「小牛犢早就生子了,就...
急驚風撞著慢郎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郎中指醫師。全句比喻有急事相求,卻偏偏遇上慢性子的人。《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三:「也不管四更五更,日裡夜裡,正是慌不擇路,急走出門,望著楊抽馬家裡亂亂竄竄跑將來,擂鼓也似敲門。險些把一雙拳頭敲腫了,楊抽馬方纔在裡面答應出來道:『是誰?』富家子忙道:『是我,是我。快開了門,有話講。』此時富家子正是:急驚風撞著了慢郎中。抽馬聽得是他聲音,且不開門,一路數落他。」
一股作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語譯3 3.故事內容4 4.相似、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5.例句 1.出處《左傳‧莊公十年》 2.語譯比喻做任何事情,要趁開始情緒高漲、勁頭十足時趕快去做。也指不間斷,一口氣把事情做完。 3.故事內容春秋時齊國和魯國戰於長勺,一直等到齊軍第三次擂鼓,曹劌才同意魯莊公揮師進攻,結果大敗齊軍。戰後,魯莊公問其中的原因,曹劌回答說:“打仗,靠的是勇氣。第一次擂鼓,士兵充滿了勇氣,第二次
裝神弄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假扮鬼神騙人。《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宦門子弟錯立身.第一二出》:「我舞得,彈得唱得。折莫大擂鼓吹笛,折莫大裝神弄鬼,折莫特調當撲旂。」也作「裝神扮鬼」、「裝神做鬼」。
鐵馬金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形容軍士的雄壯威武。後比喻戰爭和戎馬生涯。元.關漢卿《西蜀夢》第三折:「憶當年鐵馬金戈,自桃園初結義,把尊兄輔佐,共敵軍擂鼓鳴囉,誰不怕俺弟兄三個。」也作「金戈鐵馬」。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