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270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占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霸占、攻克、攻陷、占據
金城湯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計定齊地;嘗通論戰國時說士權變,自序其說,共八十一首,號稱雋永。秦末漢初,陳勝起義推翻秦朝政權,大軍攻克了許多城池,手下大將武臣已經逼近范陽。這時蒯通前去看范陽縣令徐公,說︰「你已經快死了,所以我來弔喪;不過你又可以保住性命,所以我來向你賀喜。」徐公聽了莫名其妙,就問他原因,蒯通說︰「你為官時殘害了不少無辜的人命,人民都想要殺你,只是害怕刑法,不敢動手。現在天下大亂,律法已經失去威嚇的作用,他們還會放過你嗎?」徐公聽了很害怕,又問︰「那你為什麼又說我可以保全性命?」蒯通繼續說道︰「武臣聽說我有點名氣,所以派人來徵詢我的意見,我現在正要去見他。我打算告訴他︰『如果每城池都要直接攻打,並不是最好的...
周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展,正要東渡歷陽入吳時,書信報知周瑜,周瑜立刻起兵響應,孫策高興的說:「吾得卿,諧也。」隨後幫助孫策攻克橫江、當利、秣陵、曲阿,打敗笮融、薛禮,將劉繇趕走,發展極快。後來孫策親自進攻山越,對周瑜道:「吾以此眾取吳會平山越已足。卿還鎮丹楊。」周瑜遂回師丹楊。  不久,袁術派其弟袁胤代替周瑜從父為丹楊太守,袁術本想招攬周瑜,但周瑜認為袁術終無所成,別請辭回巢長。198年,孫策親自迎接周瑜,並被任為建威中郎將,發二千人為周瑜部曲,賜軍馬五十匹,又給周瑜鼓吹,為其建造屋舍,贈賜莫人能比。孫策下令道:「周公瑾英雋異才,與孤有總角之...
不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沒有攻克。[例]敵軍眼見長期圍攻不下,只好撤退。
攻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攻克敵軍的防禦設施。如:「這座城已經被攻陷了。」《晉書.卷一○四.石勒載記上》:「勒南寇襄陽,攻陷江西壘壁三十餘所。」
痛飲黃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官兵也都率領部眾向岳飛投降。岳飛的軍隊士氣大振,岳飛也很高興,就勉勵將士說:「我們要深入敵軍,直接攻克金人的都城黃龍府,然後大家就可以痛快地盡情喝酒以資慶祝!」後來「直搗黃龍」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以借指直接進擊敵方都城、巢穴。
宋徽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顧宋遼已百年和平相處,於宣和二年(1120年),與金國結成「海上之盟」,聯合滅遼。1122年,金軍攻克遼南京(今北京)。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金太宗遣諳班勃極烈完顏斜也、完顏宗望、乙室勃極烈完顏宗翰分兩路南下入侵北宋。趙佶無法應付時,急忙傳位給他兒子宋欽宗去對付,自己則當「太上皇」,但終於無法挽回局勢。靖康元年(1126年)八月,金太宗再次命東、西兩路軍大舉南下,宋兵部尚書孫傅把希望放在道士郭京身上,妄以「六甲法」破敵,但神兵大敗,金兵分四路乘機攻入城內,金軍攻佔了汴京。宋欽宗遣使臣何栗到金營請和,宗翰、宗望二帥...
克里米亞戰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元一八五三年,俄國為擴張勢力進入巴爾幹半島,以保護希臘正教為名,入侵土耳其。次年,英法兩國依自身利益考慮,加入土耳其一方對俄宣戰。聯軍以海陸軍進攻克里米亞,最終俄國戰敗。一八五六年各方簽訂巴黎條約,戰爭宣告結束。
據隴望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得隴望蜀」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岑彭為東漢人,新朝王莽時在自己的家鄉棘陽擔任縣官。後來劉秀起兵反新,欲光復漢王朝,岑彭便帶兵投靠,被任命為大將軍,立下不少汗馬功勞,頗得信賴與賞識。岑彭跟著劉秀一路打天下,攻克天水之後,便與偏將軍吳漢把叛將隗囂(ㄨㄟˇ ㄒㄧㄠ)圍困在西城,正當此時,劉秀卻因有其他要事而必須先回首都洛陽。劉秀雖然必須離開,但心中記掛的卻是另一個心腹大患,就是在西蜀擁兵自重的公孫述,於是在臨行前留了一封信交代岑彭:「等攻下了西城後,便可以直接發兵南下攻打西蜀的公孫述。」接著又嘆道:「人心總是苦於不能知足啊!攻下隴西,又盼望能進軍西蜀,其實每次發兵,我的頭髮、鬢角就要白一...
肺肝相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計,順利取下關中,使劉邦得以還定三秦;在井徑口「背水一戰」,大破趙軍二十萬;攻克齊都臨淄後,楚將龍且領二十萬人馬來救,韓信派人用一萬多個沙袋截阻淮水,利用「半渡而擊」的辦法,趁楚軍渡水之時掘開上游的堤防,將楚軍沖得大潰四逃。楚漢對立之時,韓信被封為齊王,掌握大軍,項羽害怕他會效忠劉邦,對抗自己,便派武涉前去說服韓信,希望他能反漢聯楚,三分天下,但遭到韓信拒絕。韓信拒絕了項羽的提議後,他的謀士蒯通認為韓信功高震主,將來天下一旦平定,必有殺身之憂,便勸韓信道:「現在的天下大勢取決於將軍手中,將軍效忠漢王,則漢王獲勝;效忠楚王,則楚王獲勝。我願與將軍以肝膽互相照見,一片赤誠,...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