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00.01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黨同伐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裁量執政,婞直之風,於斯行矣。 〔注解〕 (1) 武帝:漢武帝劉徹(西元前156∼前87),在位時文治武功鼎盛。改變漢初以來沿用的黃老治術,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2) 霧會:喻眾多的人、事物集聚一起。 (3) 石渠:西漢皇帝用來藏書的閣名。為蕭何所造,位於長安未央宮殿北。 (4) 分爭:分異爭奪。
赤地千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1) 武帝:劉徹(西元前156∼前87),漢景帝之子,十六歲即位,為漢代第六位皇帝。在位時,文治武功鼎盛。文治方面,改變漢初以來沿用的黃老治術,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立樂府,集民歌;採司馬遷等人之議,修改曆法,以正月為歲首。財經方面,採桑弘羊之法,收鹽稅,鐵、酒公賣,統一貨幣為五銖錢,實行平準與均輸法,使國庫大增,社會繁榮。武功方面,武帝改漢初以來對匈奴和親納幣的消極政策,積極用兵。一面派張騫通西域,一面派衛青、霍去病等人征討匈奴、南越、西南夷及朝鮮,擴增版圖。其時東西文化交流,南海商務繁盛。在位五十四年崩,享年七十歲。廟號武帝。 (2) 攘:排逐。 (3) 四夷:東夷、西戎、南蠻、...
行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推行文治教化。《史記.五五.留侯世家》:「今陛下能偃武行文,不復用兵乎?」《漢書.卷八一.匡衡傳》:「偃武行文,將欲度唐虞之隆,絕殷周之衰也。」
乾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前為寶親王。雍正臨終前把位傳予弘曆,是為乾隆帝。乾隆一生喜文喜詩,作詩曾多達四萬首,又擅長武術,自稱文治武功十全老人。乾隆即位後,以寬猛相濟理念施政,先後平定新疆、蒙古,還使四川、貴州等地繼續改土歸流,人口不斷增加,突破了三億大關,約占當時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統治期間與康熙、雍正兩朝合稱「康乾盛世」。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下令編纂《四庫全書》,歷時9年成書,是當時世界上最為龐大的百科全書。自晚年以降乾隆逐漸好大喜功,不但大興土木,又六下江南,耗用國家人力物力,整個清王朝亦在乾隆末期由盛轉衰。而乾隆的寵臣,既為後人所...
空有其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耳。」 〔注解〕 (1) 上:李隆基(西元685∼762),唐代的中興君主。英武有才略,開元時期文治武功鼎盛,世稱為「開元之治」。天寶後,寵愛楊貴妃,用李林甫、楊國忠為相,導致安祿山之亂,避難奔蜀,肅宗即位於靈武,尊為太上皇,死後廟號玄宗。 (2) 嵩:蕭嵩(?∼西元749),唐朝人。長大多髯,貌偉秀。玄宗時曾任中書舍人。 (3) 移時:一會兒。 (4) 前:向前走。 (5) 草:草稿。
盛極一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一段時間內非常興盛、流行。如:「唐太宗在位期間,文治武功,盛極一時。」
徒有其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耳。」 〔注解〕 (1) 上:李隆基(西元685∼762),唐代的中興君主。英武有才略,開元時期文治武功鼎盛,世稱為「開元之治」。天寶後,寵愛楊貴妃,用李林甫、楊國忠為相,導致安祿山之亂,避難奔蜀,肅宗即位於靈武,尊為太上皇,死後廟號玄宗。 (2) 嵩:蕭嵩(?∼西元749),唐朝人。長大多髯,貌偉秀。玄宗時曾任中書舍人。 (3) 移時:一會兒。 (4) 前:向前走。 (5) 草:草稿。
文修武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治已施行,武備已停止。形容天下昇平無事。唐.王起〈黿鼂為梁賦〉:「我皇仁洽道豐,文修武偃,要荒畢服。」也作「武偃文修」。
三明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西方簡餐。為英語sandwich的音譯。即在數片土司麵包間夾以肉類、蔬菜、沙拉等配料所成。相傳十八世紀時,英國第四代sandwich伯爵為了通宵賭博而創,現已普遍當做早餐或點心食用。也譯作「三味治」、「三文治」。
武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以武力使鄰邦臣服的功績。[例]唐太宗貞觀年間是文治武功都達到鼎盛的時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