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9.473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標同伐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裁量執政,婞直之風,於斯行矣。 〔注解〕 (1) 武帝:漢武帝劉徹(西元前156∼前87),在位時文治武功鼎盛。改變漢初以來沿用的黃老治術,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2) 霧會:喻眾多的人、事物集聚一起。 (3) 石渠:西漢皇帝用來藏書的閣名。為蕭何所造,位於長安未央宮殿北。 (4) 分爭:分異爭奪。
伐異黨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裁量執政,婞直之風,於斯行矣。 〔注解〕 (1) 武帝:漢武帝劉徹(西元前156∼前87),在位時文治武功鼎盛。改變漢初以來沿用的黃老治術,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2) 霧會:喻眾多的人、事物集聚一起。 (3) 石渠:西漢皇帝用來藏書的閣名。為蕭何所造,位於長安未央宮殿北。 (4) 分爭:分異爭奪。
劉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前156~前87)漢景帝之子,十六歲即位,為漢代第六位皇帝。在位時,文治武功鼎盛。文治方面,改變漢初以來沿用的黃老治術,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立樂府,集民歌;採司馬遷等人之議,修改曆法,以正月為歲首。財經方面,採桑弘羊之法,收鹽稅,鐵、酒公賣,統一貨幣為五銖錢,實行平準與均輸法,使國庫大增,社會繁榮。武功方面,武帝改漢初以來對匈奴和親納幣的消極政策,積極用兵。一面派張騫通西域,一面派衛青、霍去病等人征討匈奴、南越、西南夷及朝鮮,擴增版圖。其時東西文化交流,南海商務繁盛。在位五十四年崩,享年七十歲。廟號武帝。
千里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1) 武帝:劉徹(西元前156∼前87),漢景帝之子,十六歲即位,為漢代第六位皇帝。在位時,文治武功鼎盛。文治方面,改變漢初以來沿用的黃老治術,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立樂府,集民歌;採司馬遷等人之議,修改曆法,以正月為歲首。財經方面,採桑弘羊之法,收鹽稅,鐵、酒公賣,統一貨幣為五銖錢,實行平準與均輸法,使國庫大增,社會繁榮。武功方面,武帝改漢初以來對匈奴和親納幣的消極政策,積極用兵。一面派張騫通西域,一面派衛青、霍去病等人征討匈奴、南越、西南夷及朝鮮,擴增版圖。其時東西文化交流,南海商務繁盛。在位五十四年崩,享年七十歲。廟號武帝。 (2) 攘:排逐。 (3) 四夷:東夷、西戎、南蠻、...
坌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聚集。《新唐書.卷一九八.儒學列傳.序》:「四方秀艾,挾策負素,坌集京師,文治煟然勃興。」《明史.卷二五六.李長庚列傳》:「時諸事創始,百務坌集。長庚悉辦治。」
韜戈偃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停止征戰,以修文治。《隋書.卷三.煬帝紀上》:「譯靡絕時,書無虛月,韜戈偃武,天下晏如。」
治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出兵。《左傳.僖公二十七年》:「楚子將圍宋,使子文治兵於睽。」
終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從天明到吃早餐的這段期間。《詩經.小雅.采綠》:「終朝采綠,不盈一匊。」《左傳.僖公二十七年》:「使子文治兵於睽,終朝而畢。」
武偃文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治已施行,武備已休止。形容天下昇平無事。明.湯顯祖《還魂記》第五一齣:「正此引奏,前日先生看定狀元試卷,蒙聖旨武偃文修,今其時矣!」也作「文修武偃」。
李隆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685~762)唐代的中興君主,睿宗的第三子。因諡號為「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故也稱為「唐明皇」。英武有才略,開元時期文治武功鼎盛,世稱為「開元之治」。天寶後,寵愛楊貴妃,用李林甫、楊國忠為相,導致安祿山之亂,避難奔蜀,肅宗即位於靈武,尊為太上皇。在位四十三年。玄宗喜愛歌舞音樂,曾於梨園教歌舞,所以後世尊其為伶人之祖師爺。死後廟號玄宗。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