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4.850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磨杵作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磨杵成針」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南宋祝穆所撰寫的《方輿勝覽》中記載著:相傳李白在四川眉州的象耳山求學,學業未成,便中途離去了。在離開的路途上,經過一條小溪,他看到一個老婦人正在磨鐵杵。李白好奇地問老婦人在做什麼,老婦人說她想把鐵杵磨成針。李白深深地為老婦人的毅力感動,於是返回學堂,從此發憤讀書,終於有所成就。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磨杵成針」,用來比喻只要有恆心,努力去做,無論多麼困難的事,都可以成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縣名。故城在今大陸地區安徽省霍山縣東北三十里。《讀史方輿紀要.卷二六.江南八.廬州府》:「灊城,春秋時楚之潛邑,……漢置灊縣,屬廬江郡。」
汴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名。府治即今河南開封縣,本春秋時鄭地,北周時改為汴州。見《讀史方輿記要.卷四七.河南二.開封府》。
瞠乎後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瞠乎其後」。見「瞠乎其後」條。01.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初筆.卷三.三大奇書》:「國初諸儒,稱梅文鼎《歷算全書》、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李清《南北史合鈔》,為三大奇書。……以擬梅、顧二書,經天緯地,專門名家,更瞠乎後已。」 
蘭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郡名。春秋戰國時楚地,故城約在今山東省嶧縣東。荀況適楚,春申君以為蘭陵令,即此地。見《讀史方輿紀要.卷三十二.山東三.袞州府.嶧縣》。
2.縣名。今江蘇省武進縣。《讀史方輿紀要.卷二五.江南七.常州府.武進縣》:「蘭陵城,府西北六十里,晉大興初,始置南蘭陵郡及蘭陵縣於武進界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棧道。《文選.張衡.西京賦》:「即乃珍臺蹇產以極壯;墱道邐倚以正東。」《讀史方輿紀要.卷三九.山西一.五臺》:「危墱于霄,喬林拂日。」
平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河川名:(1)在山西省臨汾縣西南。《讀史方輿紀要.卷四一.山西三.平陽府》:「在府西南,源出平山,流至城西五里,匯為平湖,又西南流至襄陵城北,東入於汾,居民皆引溉田。」(2)在浙江省紹興縣東南。讀史方輿紀要.卷九二.浙江四.紹興府:「在府東南三十五公里,吳氏曰會稽縣東南,又有一小江,源出大木山南,流合於剡溪。」
天雨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梁武帝時雲光法師講經,感動天而落下花朵。典出宋.祝穆《方輿勝覽.卷一四.江東路.雨花臺》。後以天雨花比喻打動人心。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二八齣:「俺如念咒,似說法。石也要點頭,天雨花。」
巴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山名。位在陝西省西鄉縣西南,支峰綿亙數百里,跨南鄭及四川的南江、通江諸縣,包括孤雲、小巴、米倉諸山。旁臨漢江,東接三峽,山南即古代巴國。見《讀史方輿紀要.卷五六.陝西五.漢中府.南鄭縣》。
北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唐時稱西域為「北庭」,設北庭都護府。見《讀史方輿紀要.卷五.歷代州域形勢五.唐上》。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