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5.123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鶴立雞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眾。 3.故事內容 西晉時代,有一個忠勇愛國的人,名字叫稽紹;他的身材高大,儀表軒昂雄偉,是惠帝身旁的侍從官。有一次,都城發生了變亂,他眼見情勢危險,就一直奔向皇宮去保護皇帝。宮中的侍衛看見有人跑來,立即拉弓準備射殺,幸好侍衛官蕭隆望見稽紹雄偉的儀表,連忙制止侍衛,才救了他一命。不久,河間王和成都王合力侵犯國都。當時,許多官員和侍衛死的死,逃的逃;只有稽紹一人奮不顧身的用身體擋在皇帝的前面;後來,箭如雨般的射在稽紹身上,而稽紹終於傷重而死。稽紹身上的鮮血濺到了惠帝的衣服上,有人勸惠帝事後洗掉,惠帝卻捨不得。有人曾向司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邊門,大門旁的小門。《說文解字.門部》:「閤,門旁戶也。」漢.無名氏〈古詩〉五首之一:「新人從門入,故人從閤去。」《漢書.卷七六.韓延壽傳》:「是日移病不聽事,因入臥傳舍,閉閤思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門兩旁的木柱。唐.韓愈〈進學解〉:「椳闑扂楔,各得其宜。」
初出茅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理設下計謀。他指派趙雲為前部,交戰時佯裝打不過,引夏侯惇的軍隊深入博望坡,趁機發動火攻,事先埋伏在一旁的軍隊再一擁而上。夏侯惇果真中計,等到發現不對勁時已經來不及,結果士兵死傷慘重,劉備軍隊大獲全勝。《三國演義》的作者並以一首詩來形容諸葛亮:「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笑談中。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藉此來讚揚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才出山就立下功勞。後來「初出茅廬」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初入社會,缺乏歷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古代建在路旁的公家房舍,以便旅客投宿休息。唐.李白〈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詞:「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六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部分漢字,會同時兼有會意和形聲的特點。例如「功」字,既可視為以「力」和「工」會意,而「工」亦有聲旁的特點;「返」字,既可視為以「反」和「辵」(解作行走,偏旁作「辶」)會意,而「反」亦有聲旁的特點。這類字稱為會意兼形聲字。 轉注《說文》敘:“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轉注有不同的解釋:一是“形轉”,二是“義轉”,三是“音轉”。由於許慎對於轉注的定義簡單,《說文》九千余字中亦未指出哪些是轉注之字例,後世對轉注之確切意義莫衷一是,至今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魚類頷旁的小鬐。《宋史.卷六二.五行志.水志下》:「有巨魚,高數丈,……轉鬣而傍艦皆覆。」
兔死狐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兔死狐悲」原作「狐死兔悲」。敦煌變文中有篇〈鷰子賦〉,說了一個故事:鷰子因為剛築好的巢被黃雀霸占,又被黃雀一家人打傷,心有不甘,一狀告到法官鳳凰面前。經過審理,黃雀被判杖責下獄,鷰子感到很欣慰,直罵黃雀是惡有惡報。一旁的鵙(ㄐㄩㄝˊ)鴿和黃雀是兄弟,看不過去地上前說:「我為我哥的行為感到羞愧,但是我曾聽過『狐死兔悲、物傷其類』這麼一句話,因為同類遭到不幸而感到悲傷。所謂四海之內皆兄弟,何況是同類。他犯錯受到懲罰是應該的,你何必在背後辱罵詛咒他呢?」後來「兔死狐悲」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因同類的不幸遭遇而感到悲傷。
充耳不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的氣勢,但是對於黎國君民呼救的聲音,卻裝作沒聽見。」「充耳」在此有兩層意思,它本來可以指冠冕垂於耳旁的玉飾,在此又可以指聲音進入了耳朵(,卻不聞不問)。後來就從這裡演變成「充耳不聞」這句成語,用來形容塞住耳朵,裝作沒聽見。亦用來形容拒絕或不願聽取別人意見。
閒情逸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閒適安逸的情趣。如:「他漫步在街道上,充滿閒情逸致的欣賞兩旁的風景。」也作「閒情逸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