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6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賓至如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能見到貴國國君。不敢直接將貢品送進貴國國庫,放在這裡又怕因日曬雨淋而損壞,到時恐怕會得罪貴國。我聽說晉文公做盟主時,住的是矮小的宮室,使館卻建造得像宮殿般寬敞舒適,車庫馬房都整修得相當完善,道路也平整順暢。諸侯使臣一來到,就在庭中點起照明的火炬,隨時有人查巡戒備,車馬有地方安頓,還有僕役供差遣。座車按時保養,奴僕百官也盡忠職守,盡心照料前來的賓客,讓他們像在自己家裡一樣舒適,不用擔心災禍盜賊。如今貴國連別宮都那麼寬廣,而諸侯住的地方連車馬都容不下,又有高牆隔離,又怕盜匪肆虐、風雨損壞貢品,如不破壞外牆把東西運進來,您要我們怎麼辦呢?如果能順利進貢,我們會把牆修好再走,不怕辛苦,因為能容許我們這...
|
兵不厭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時,晉文公打算出兵攻打楚國,在開戰前他召見舅犯,詢問以少敵眾的辦法。舅犯以「繁禮君子,不厭忠信;戰陣之閒,不厭詐偽」來回答晉文公,這句話的大意是:講求禮的君子,要求自己儘量的忠厚誠信;但用兵打仗時,不排斥以欺詐的方法來取得勝利。文公再以相同的問題詢問雍季,雍季認為:燒毀山林以獵取野獸,是不留餘地的榨取一空;用欺騙的方式對待百姓,只能騙得一時的信任。文公嘉許雍季的見解,卻採用舅犯的建議與楚人戰而得勝。事後,班師回朝,封官授爵時,將雍季的功勞列在舅犯之上。群臣不解,文公解釋說:「你們有所不知!舅犯所言是一時的權宜之計;雍季之言才是永久的利益啊!」後來「兵不厭詐」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
|
痛心疾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故事春秋時代,秦、晉兩國是鄰居也是姻親。秦國一向對晉國有恩惠,秦穆公曾扶助晉圉(晉懷公)、晉重耳(晉文公)繼任晉國國君,穩定了晉國政局。在晉國發生饑荒時,秦國也大方的拿糧食去幫助晉國。不過,晉國卻沒有相對的回報秦國的恩德。當晉懷公即位後,就食言了要割五座城池給秦國當謝禮的承諾。秦國在糧食援助晉國的來年,秦國也發生了饑荒,但晉國卻殘忍的不予援救。因此,兩國關係也就越來越不好。後來秦國因偷襲鄭國失敗,在返國途中卻遭到晉國設計攻擊,幾近全軍覆沒。從此秦晉雙方交惡,長年處在戰爭狀態,自文公二年到宣公十五年,秦、晉兩國間爆發了十...
|
困獸猶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魯宣公十二年秋天,晉楚交戰,晉敗回到了國內,將軍荀林父(桓子)因而請求死罪,晉景公打算答應他。士貞子勸諫說:「不可以。以前城濮一戰,晉軍勝利後已經吃了三天楚軍留下的糧食,但晉文公還是面有憂色。左右隨從說:『有了喜事卻憂愁,難道有了憂愁的事才高興嗎?』文公說:『楚國大將得臣還在,憂愁還不能結束。一頭被圍困的野獸,尚且還要作最後的搏鬥,何況是一國的宰相!』等到得臣受責而死後,文公才表現出高興的樣子。因為這是晉國的再次勝利,並且是楚國的再次失敗,以致楚國歷經兩代君主都不能強盛。如今晉國戰敗,或許是上天要警戒晉國,但若殺了荀林父,便等於楚國再勝利一次,恐怕晉國也無法長久強盛吧!荀林父事奉國君,進則想要...
|
戮力同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齊心合力,團結一致。《國語.齊語》:「與諸侯飾牲為載,以約誓于上下庶神,與諸侯戮力同心。」《清史稿.卷二一八.諸王傳.睿忠親王多爾袞傳》:「傳檄江南,聯兵河朔,陳師鞠旅,戮力同心,報乃君國之讎,彰我朝廷之德。」也作「同心僇力」、「同心戮力」、「戮力齊心」、「戮力一心」。
|
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停放靈柩待葬。《左傳.僖公三十二年》:「冬,晉文公卒,庚辰,將殯于曲沃。」《禮記.檀弓上》:「夏后氏殯於東階之上,則猶在阼也。」
|
東道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有東家、主人的意思。古時主位在東,客位在西,所以稱主人為「東」,如「店東」、「房東」。「東道」,本來是設宴待客的意思,後常用為「東道主」,指請客的主人。《左傳.僖公三十年》提到在這一年的九月,晉文公、秦穆公合軍包圍鄭國,是因為鄭國曾對晉國無禮,並且有二心而與楚國親近。此時鄭國危難當前,派了燭之武去見秦國國君,希望能化解這次的危險。燭之武見了秦穆公,說:「秦、晉兩國包圍鄭國,鄭國已經知道自己要滅亡了,如果滅了鄭國對您有好處,那就勞煩您了。但是,必須隔著晉國才能占領遙遠的鄭國,來作為秦國的邊邑,您知道這是很困難的,用滅亡鄭國來增加鄰國的實力,就等於您本身力量的削弱。如果赦免鄭國,讓它作為秦國...
|
春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周平王東遷至韓、趙、魏三家分晉(西元前770∼前476),世稱春秋時代。[例]春秋前後曾出現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等五位霸主。
|
吉人天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吉人天相」係由「吉人」及「天相」二語詞組合而成。
「吉人」見於《左傳.宣公三年》。春秋鄭文公有個叫燕姞的妾,夢見鄭國祖先化為天使賜予蘭花,不久便受到寵幸而懷孕,生下了一個男嬰,便以「蘭」為名。後來鄭文公因厭惡自己的兒子們,把他們全部驅逐,公子蘭投奔到晉國,而後跟隨晉文公攻伐鄭國。鄭國大夫石癸說:「我聽說姬姓與姞姓婚配,其子孫將昌盛。姞,就是吉人的意思,周朝先祖后稷的皇后便是姞姓,而公子蘭是姞妃的外甥,也必受上天庇佑而登上皇位,其後代也必將繁衍。我們如果先接納他為國君,可以獲得他的寵信。」所以石癸等人便共同迎接公子蘭回來,立他為君,即鄭穆公,並和晉國和談。
「天相」則見於《左傳.昭公四年》。春...
|
知難而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權,常藉其他小國之名向對方開戰。根據《左傳.僖公二十八年》記載,楚成王出兵包圍宋國,宋國向晉國求援,晉文公於是準備向楚國開戰。楚成王得知這個消息,便立刻命令軍隊撤離,他說:「千萬不要和晉國軍隊交戰!晉文公重耳登基前在外流亡十九年,嚐盡各種艱難險阻,也詳知民情。而今上天賜予天命,我們怎麼能以人力違逆天意呢?《軍志》裡說:『如果對方是適當的人選,就應該退兵。』又說:『知道形勢不利就應先行退卻。』又說:『不要與有德者為敵。』這三者都針對晉國來說的啊!」楚成王話中的「知難而退」,即是引自兵書《軍志》。另外,典源又見《左傳.宣公十二年》,內容則是表述楚國攻打鄭國,晉國派兵援鄭,但晉軍抵達前鄭國就已投降,...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