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6.215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令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謂。尊稱別人的母親。元.鄭光祖《㑳梅香》第三折:「這聲音九分是你令堂。」《三國演義》第三七回:「公今至此,正可晨昏侍奉令堂,吾亦得聽清誨矣。」也稱為「令母」、「令慈」。
昏定晨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晚間服侍父母就寢,早晨向父母請安。語本《禮記.曲禮上》:「凡為人子之禮,冬溫而夏凊,昏定而晨省。」指子女侍奉父母的日常禮節。《孤本元明雜劇.群仙朝聖.頭折》:「孝者侍養雙親,昏定晨省,冬溫夏凊,以報生身之恩。」《兒女英雄傳》第三三回:「為人子者,冬溫夏清,昏定晨省,出入扶持,請席請衽,也有個一定的儀節。」也作「晨昏定省」。
升堂入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入室升堂注音︰ㄖㄨˋ ㄕˋ ㄕㄥ ㄊㄤˊ漢語拼音︰rù shì shēng táng釋義︰猶「升堂入室」。見「升堂入室」條。 01.《孔子家語.卷三.弟子行》:「蓋入室升堂者,七十有餘人,其孰為賢?」 02.《繡襦記.第二齣》:「晨昏激昂,務乾乾惕勵心收放。效先儒入室升堂,淑諸人鑿壁懸梁。」 參考詞語︰登堂入室注音︰ㄉㄥ ㄊㄤˊ ㄖㄨˋ ㄕˋ漢語拼音︰dēng táng rù shì釋義︰即「升堂入室」。見「升堂入室」條。 01.《漢書.卷三○.藝文志》:「詩人之賦麗以則,辭人之賦麗以淫。如孔氏之門人用賦也,則賈誼登堂,相如入室矣,如其不用何!」 02.清.李漁《閒情偶寄.卷...
鵂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態習性常棲息於附近有空曠地的森林邊緣或林中,夜間在山區也可聽到其單調、連續兩節的鳴叫,偶爾在白晝或晨昏時分也可以聽到叫聲。以小鳥或昆蟲為主食,在台灣尚可稱為普遍之留鳥。 面臨問題由於體型小巧可愛,常被捕捉於寵物店出售或山區民家把玩,也常陷於捕賽鴿網中;因棲息地的生態遭到破壞而造成族群數量銳減,來不及做詳細研究故生活史資料甚少。<註2> 隱身於樹林裡在針、闊葉林中出現的機率較大;白天,鵂鶹會像樹木的一部份貼著樹靜靜的棲息棲坐枝椏上,仗勢著自己與樹皮相似的花紋羽色能夠掩飾,就算樹林裡出現了觀察者,也會以不變應萬...
藍腹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雌鳥 - 體型較小,全身大致紅褐色,散布土黃色V字型斑紋,腳紅色。習性:性隱密機警,不易觀察,大多於晨昏活動,叫聲似"咯咯"低沉混濁之音。<註1> 英國人發現的華雞在西元一八六二年英人史溫侯首度在淡水採集到舊名"華雞"的藍腹鷴,現在的生態環境已很難想像能在淡水附近觀察到牠們的蹤跡。現成的林道與小徑是藍腹鷴喜歡行走的地方,即使在密林下的坡地,也會選擇較乾淨的路走。 能走就不飛的藍腹鷴藍腹鷴甚少飛行,通常在受驚嚇的時候才會飛行,又已由上往下的展翅飛行姿態較多。<註2>大型的雉科鳥類本就不擅飛行,他們的...
福壽康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幸福長壽,健康安寧。多用作祝頌之辭。明.無名氏《金雀記》第三齣:「晨昏供敬,惟願取福壽康寧。」
對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相對而互有所待。《新名詞訓纂.語屬.對待》:「張憲詩:『萬古晨昏常對待,兩丸日月自雙飛。』」
暗無天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看不見天日,一片漆黑。比喻黑暗無天理。《聊齋志異.卷五.鴉頭》:「妾幽室之中,暗無天日,鞭創裂膚,飢火煎心,易一晨昏,如歷年歲!」
石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見。牠的體型與一般家貓相當類似,但比家貓更為靈活,能一躍而起攀上樹幹,也能在細枝上活動。夜行性的石虎晨昏活動頻繁,往往單獨行動,白天在大岩石下、岩縫間或樹洞中休息。只有在繁殖季節雌雄會在一起,待交配之後又在分手,母石虎產前會找一處洞穴生產,一胎大約兩到三隻。(註1)2.多半棲息地多半在樹林或灌叢,但她非常喜歡靠近溪流,並且有很好的游泳能力,不像家貓那樣怕水。目前在一些靠近農村的樹林內,仍有發現石虎的蹤跡,而且從部分資料顯示,石虎也會趁夜晚潛入農莊捕食禽舍裡面的雞鴨。(註1)3.石虎的分布極為廣泛,適應環境的能力又強,但因...
袁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也。其旁葬汝女阿印,其下兩 :一為阿爺侍者朱氏,一為阿兄侍者陶氏。羊山曠渺,南望原隰,西望棲霞,風雨晨昏,羈魂有伴,當不孤寂。所憐者,吾自戊寅年讀汝哭侄詩後,至今無男,兩女牙牙,生汝死後,周 耳。予雖親在,未敢言老﹔而齒危發禿,暗里自知,知在人間,尚復几日!阿品遠官河南,亦無子女,九族無可繼者。汝死我葬,吾死誰埋,汝倘有靈,可能告我?鳴呼!身前既不可想,身後又不可不知,哭汝既不聞汝言,奠汝又不見汝食。紙灰飛揚,朔風野大,阿兄歸矣,猶屢屢回頭望汝也。嗚呼哀哉!嗚呼哀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