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認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念,如果可以進一步認同,他的行為品性態度和價值觀念都會表現的成熟穩重。2.依順認同:即為發展性認同,最先也是從親子關係發展出來的。孩童需要父母親的愛和照顧是必然的,他為了避免失去父母的關愛,因此以依順的方式吸收父母親的行為特質來取悅雙親。依順的認同是超我良心的主要來源,由於認同不只模仿外表行為,同時還吸收了觀念價值,因此教師和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應該審慎注意,所謂身教重於言教,就是這個道理。防衛性認同和依順認同關係密切,學生對教師做過份防衛性認同,會產生強大的超我焦慮反應,迫使學生不得不遵守規矩,以或得教師讚賞,因此合作態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開始、最先的。如:「首創先例」、「首當其衝」。
垃圾桶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e Can Model)是一種非理性的決策模式,應用此一模式來探討我國的一些教育政策或是決策的過程。最先是由Michael Cohen, James March, Johan Olson等人於1972年《A garbage can model of organizational choice》一書提出。而相關的概念,Lindblom在1959年就曾提及。這種模式是用來瞭解「無政府狀態」組織(organized anarchy)的決策過程。「無政府狀態」組織有三個特徵:目標模糊(problematic preference...
初始效應和新近效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初始效應和新近效應目錄1 前言2 舉例3 關鍵字4 參考書目 前言教育心理學中最古老的發現之一就是,讓人們學習字彙列表之後,立即加以測量並且統計結果的成效,結果常會發現,列表中的前幾個和後幾個單字都記得比較好,而列表中間的單字就記得比較差。最先呈現的項目比中間項目記得好的傾向稱為初始效應;而最後呈現的項目比中間項目記得好的傾向稱為新近效應。為什麼會有初始效應呢?最普遍的解釋是:我們對最先呈現的項目有較多的注意,並且投入較多的心力。如同本章先前所提到...
存在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對現代西方深具影響力的哲學。此種哲學最先在探討存在的意義,繼而闡明存在的方式,及人的存在與上帝超越性的關係。代表的思想家有丹麥的齊克果、德國的海德格、法國的沙特等人。這種學說強調存在先於本質,認為人先存在才決定他的本質(成為什麼樣的人);不同於傳統哲學的本質先於存在,認為所有人天生本質一致,人的本質決定了人的存在(無論何時代、何地域的人都一樣)。此差異成為其主要特色。
方案教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方案教學目錄1 一、起源2 二、意義3 三、特性4 四、實施程序5 關鍵字6 參考資料 一、起源1.方案:(1)1990年由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勞作科主任李查特最先提出。(2)由學生自己計畫,然後照著計劃去進行的方法。(3)方案的過程是先有計劃,次有設計,再有發展,最後形成一個成品。2.方案教學法:(1)1908~1911年間,史蒂文生首先提出,在美麻省職業學校的農業科採用。(2)根基於「以兒童為本位」的理念,強調孩子自主性的學習,重視孩子內在的學習動機,但不忽略教師引導的角色,針對兒童感興趣之特定的主題,所進行之深入研究。...
行政管理學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nagement School)主要代表人物:費堯(H. Fayol, 1841-1925)(費堯是最先對行政歷程做分析的研究學者,故被稱為「行政歷程之父(Father of Administrative Process)」)。與泰勒提出的科學管理理論注重低層員工的工作方式不同,行政理論更強調管理階層的系統運作。 POCCC五項要素/歷程 計畫(planning) 組織(organizing) 命令(commanding) 協調(coordinating) 控制(controlling) 十四點原則(1) 專業分工(di...
郭懷一事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人喪生。(註3,4) 觀點根據學者鄭維中的研究,將郭懷一事件當成「抗荷」先驅的說法並非一開始就有,最先可能起於連橫的《臺灣通史》。在《臺灣通史‧關征志》的記述中,連橫將郭懷一事件視為漢人拓墾的連續過程,隱去原住民在事件中「抗漢」的角色,頗具漢族中心主義。而將郭懷一事件當作荷蘭人失去臺灣的解釋方式,則起自聯合東印度公司在臺灣的末代長官揆一(Frederick Coyett)。揆一將費爾堡(Nicolaas Verburgh)當政時發生的郭懷一事件與失去臺灣連結,認定費爾堡需為失去臺灣負起責任,後來揆一的著作受日本學者重視...
教育社會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經濟 1960年代人力資本(human capital)的觀念興起,蕭資(Schultz,1963)最先提出人力資本論。 蕭資(Schultz,1963)的人力資本理論教育服務成本-直接成本,每年在教育企業的投入量,即是經濟學上的內部成本與外部成本。機會成本-間接成本,估算學生因就學而失去的所得收入。 其他名詞 涵化(acculturation)社會連帶(social solidarity)-途爾幹認為人與人之間相互接觸,自然而然形成一種協和、平衡和規律。社會階層 - 一個社會體系中,各種不同角色與地位,因其不同的特...
垃圾桶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四)引用之相關文獻 垃圾桶理論(The Garbage Can Theory)又稱垃圾桶模式,最先是由Michael Cohen, James March, Johan Olson等人於1972年提出 (Cohen, March, Olson, 1972) 。是一種一種非理性的決策模式,這種模式首先用來瞭解「無政府狀態」組織(organized anarchy)的決策過程。 *(一)由來:荷蘭有一個城市為解決垃圾問題而購置了垃圾桶,但由於人們不願意使用垃圾桶,亂扔垃圾現象仍十分嚴重。該市衛生機關為此提出了許多解決辦...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