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96.088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垃圾桶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垃圾桶決策模式」(garbage can decision making)目錄1 源起1.1 James G. March1.2 Cohen D. Olson1.3 《組織模糊與選擇》2 意義3 垃圾桶模式(Garbage Can Model)3.1 提出者3.2 垃圾桶模式(Garbage Can Model)3.3 參考資料 源起 美國學者James G. March及Cohen D. Olson兩人在《組織模糊與選擇》(1976)一文中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垃圾:廢棄物的總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法則、模範。如:「法式」、「模式」。
效法。如:「義風可式」、「母儀足式」。
事物外形的樣子。如:「形式」、「式樣」、「款式」。
儀節、典禮。如:「儀式」、「閱兵式」、「開幕式」。
數學、化學等自然科學的運算規則。如:「公式」、「程式」、「化學式」、「二元一次方程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規範、法式。如:「模式」、「模範」、「楷模」。
仿效。如:「模仿」、「模擬」。
製作器物的範型。如:「銅模」、「模子」。
式樣。如:「他那模樣真是好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垃圾:廢棄物的總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空可裝填東西的器具,多為圓形。如:「木桶」、「油桶」、「冰桶」、「水桶」。
量詞。用於計算桶裝物的單位。如:「一桶水」、「兩桶汽油」。
垃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穢物、塵土及被棄的東西的統稱。也作「拉颯」。
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標準形式。如:「不合模式的產品,必須淘汰,以免破壞商譽。」
垃圾桶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垃圾桶理論(The Garbage Can Theory)1.1 *(一)由來:1.2 *(二) 垃圾桶模式特徵:1.2.1 1.目標模糊 (problematic preferences)1.2.2 2.手段或方法的不確定 (unclear technology)1.2.3 3.流動性參與 (fluid participation)1.3 *(三) 垃圾桶決策模式1.3.1 1.問題(Stream of Problems)1.3.2 2.解決的方案的速度(Rate of Flow of Solutions)1....
教育行政決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商,以做出大家可接受的決定。直覺模式:為專家在經過知識和經驗的累積、磨練而產生的一種潛意識決定行為。垃圾桶模式:組織內部具有高度不確定性, 呈現出看似有組織卻是無組織狀態,此狀態中,組織就像由參與者、問題、解決方案、選擇機會所交織而成的垃圾桶。而決定的形成嘗試在某一偶然機會中,發現某一決策恰巧適用於某一問題,而做成決定。參與模式:藉由成員參與,共同形成共識。綜合掃描模式:由美國Etzioni提出,係融合理性模式和漸進模式而成。高層次宜採用理性模式;低層次則運用漸進模式解決問題。(以上皆註一) 關鍵字中文:教育行政決定英文...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