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6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鳳毛麟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2) 侍中:職官名。秦置五人,往來殿內東廂奏事。漢以為加官,分掌乘輿服物,侍於君王左右,與聞朝政,為皇帝親信重臣。魏晉以後為門下省的長官,到元代時廢除。 (3) 桓公:桓溫(西元312∼378),字元子,晉龍亢人。初拜駙馬都尉,定蜀,攻前秦,因破姚襄有功,官至大司馬。與前燕慕容垂戰於枋頭,大敗而還。後廢帝奕,立簡文帝,陰謀篡奪,威勢顯赫,旋以疾卒。 (4) 大奴:指王劭。或謂王劭小字。 (5) 鳳毛:鳳凰的羽毛。 2、「麟角」:三國魏.蔣濟〈萬機論〉(據《太平御覽.卷四九六.諺下》引)學者如牛毛1>,成者如鱗角2>。 〔注解〕 (1) 牛毛:牛身上的毛,比喻極多。 (2) 鱗...
趨炎附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隋唐演義》第八七回:「楊國忠總理朝政,一味逢君欺君,招權納賄。這些貪位慕祿、趨炎附勢之徒,奔走其門如市。」
狗尾續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晉書.卷五九.趙王倫列傳》載,西晉惠帝因昏庸無能,以致朝政敗壞不堪,趙王司馬倫趁機舉兵入宮,將惠帝廢除,篡位稱帝。司馬倫篡位後便大肆封賞自己的黨羽,只要是參與篡位的同謀,不管身分如何,一律加封爵位。那時朝中官員的官帽上都用珍貴的貂尾來裝飾,司馬倫因為濫封官爵,以致於一時找不那麼多的貂尾,只好用低賤的狗尾來代替,所以當時就有句諺語諷刺說:「貂不足,狗尾續。」是譏諷司馬倫任官太濫。後來「狗尾續貂」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事物以壞續好,前後不相稱。
眾矢之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始聯合講會,成立書院,相互應和。萬曆年間,由顧憲成等人重新修建的東林書院,名號尤其響亮。他們時常譏諷朝政,評論人物,士大夫相繼依附,於是和東林書院有關的人都被稱為「東林黨」。但也因為名氣太大遭到毀謗,氣焰太盛招致各方的責難,批評的輿論接連而來,加上幾次的政治鬥爭都和東林書院的人有關,使得眾人攻擊的目標,都指向在東林書院講學的顧憲成等人。後來「眾矢之的」這句成語可能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眾人一致攻擊的目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聚集。如:「彙集」。《晉書.卷九.孝武帝紀》:「道子荒乎朝政,國寶彙以小人。」《新唐書.卷一九八.儒學列傳上.序》:「(唐玄宗)置集賢院部分典籍、乾元殿博彙群書至六萬卷,經籍大備。」
一鳴驚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晚飲酒作樂,把國家大事統統拋在腦後。很多官員有樣學樣, 也是只拿薪水不做事。可以想像得到,幾年下來,朝政荒亂,齊國也就越來越衰弱了。其他國家當然不會放 過這個大好的機會,不斷地出兵攻打齊國,奪去了不少城池和土地。有幾個大臣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想要勸諫齊威王,卻又說不出口。原來,齊威王是個喜怒無常的人, 如果稍有一句不中聽的話,官做不成也就算了,搞不好連性命都不保。正在大家都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有個叫做淳于髡的人,既不怕丟官,也不怕犧牲性命,勇敢地站出 來向齊威王勸諫。淳于髡長得很矮小,但是足智多謀、能說善道,為人非常風...
防微杜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漢和帝即位時只有十歲,由竇太后臨朝聽政。因為和帝並非竇太后親生的兒子,所以太后處心積慮地架空和帝,培養娘家的勢力。她讓自己的哥哥竇憲當上大將軍,掌握軍權,其他的三個兄弟竇篤、竇景、竇環也都封侯進爵,朝政幾乎都由竇氏的親人、姻親所把持,甚至連地方的官員都是由竇家所安排的,權傾一時。當時的司徒丁鴻,對竇氏專權禍國十分不滿,是少數沒有向竇氏低頭的大臣。那時剛好發生了日蝕,丁鴻藉機向和帝上書,希望和帝能夠壓抑竇氏。他引《詩經》的話說:「現在上天已經用災異之象來警告我們,我們不能遊戲豫樂,不當回事。」希望和帝能親攬政權,從小處防範弊病,並制止它逐漸擴大,這樣才可以除去禍患,聚集福慧。後來和帝命丁鴻為太...
火樹銀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都要先問有沒有同太平公主商量過。最後致使滿朝大臣有一大半投靠了太平公主,七個宰相中有五個是她的親信,朝政一片混亂。唐睿宗又很愛享樂,雖然只當了三年的皇帝,但不管什麼節日,他都要大肆鋪張,供他遊玩。每年正月元宵夜,他一定要紮起二十丈高的燈樹,點起五萬多盞燈,號為火樹,以示天下太平。唐代詩人蘇味道這樣描繪當時的元宵夜:「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遊妓皆儂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4.相似、相反詞 相似 燈火輝煌、燈燭輝煌 相反 漆黑一片 5.例句 每年的元宵節,整個鹽水鎮一片火樹銀花...
按圖索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漢成帝時,太后王政君的哥哥王鳳以外戚身分任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專斷朝政,排除異己,朝中大臣都敢怒不敢言。梅福看到這樣的情況,忍不住寫了一封信給皇上,信中陳述一國之臣與國家興亡的緊密關係,進而評論朝廷的舉才方式。他認為朝廷現在想完全套用夏、商、周三代的舉才方式,這就好像拿著周朝人伯樂所畫的圖象,到市場裡尋找千里馬一樣,結果當然是找不到。這並非舊有的方法不好,而是時間、空間都已經改變,舊時的方式可能不適用於今時,所以當然達不到預期的效果。但成帝並沒有聽進梅福的諫言,仍是耽於酒色,怠忽朝政,因而埋下了外戚亂政的禍根。後來「按圖索驥」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做事拘泥成規,呆板不知變通。今...
金蟬脫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金蟬脫殼」是指蟬的成長過程中,會蛻變脫去外殼。殼留下來,但蟬已飛走。可以用來比喻人利用假象以脫身。在《三國志平話》卷上就利用到此句成語:董卓廢殺少帝後,立獻帝,因專制朝政,所以引起朝臣和各地豪強的共憤,紛紛起兵反對董卓。各方人馬以袁紹為盟主,長沙太守孫堅被任命為討卓聯軍的先鋒。袁紹堂弟袁術因妒忌孫堅勇猛善戰,故意不發糧草給孫堅,造成孫堅軍中因缺糧而大亂。董卓義子呂布知道後,夜襲孫堅軍營,孫堅大敗。孫堅與部將突圍而逃,呂布緊追不捨。孫堅急中生智,將袍甲掛在樹上,呂布追兵遠遠望見孫堅袍甲,但因畏懼孫堅英勇不敢近前,只有遠遠用箭亂射。後來不見動靜,近看,才知中計,孫堅早已脫身逃走。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