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家門不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家中的運道不好,蒙受災禍。《三國演義》第二八回:「老夫耕讀傳家,止生此子,不務本業,惟以游獵為事。是家門不幸也!」
舍本逐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捨本逐末」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捨本逐末」原作「舍本事末」。「舍本事末」之「本」,原指農事。古時候以農立國,故以農業為本業,以工、商為末業,所以「舍本事末」是指人民不務農而從事於工、商。《呂氏春秋.士容論.上農》一文,講的是當時的農業政策。力陳人民務農對國家的影響,直指人民從事農業就會因生產富足而不肯輕易遷徙。不務農而從事工、商,則農作物產量減少人民就會輕易遷徙,無心安居故土。且民捨本而事末,會變得好耍小聰明狡滑多詐,善於玩弄法律,顛倒是非。後來「捨本逐末」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且多借指不求事物的根本大端,只重視微末小節。另外據《戰國策.齊策四》載,齊國使者對於趙孝威太后見面...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學生活動、暢通的溝通管道、實用的多軌課程結構、濃厚的學術研究風氣及卓越的師資培育方式,除致力於教育本業人才之培育外,亦創新拓展相關學術領域,是有志於教育文化產業者最佳的選擇。 簡史本校創立公元1895年,初名芝山巖學堂,翌年改稱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1920年改名臺灣總督府臺北師範學校。1927年分割為臺北第一師範學校(今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的前身,南門校區)、臺北第二師範學校(今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的前身,芳蘭校區),1943年兩校再合併為臺北師範學校(南門校區收預科及女子部,芳蘭校區收本科生;日治時期國語學校及臺北師範學校的...
背本趨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捨本逐末」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捨本逐末」原作「舍本事末」。「舍本事末」之「本」,原指農事。古時候以農立國,故以農業為本業,以工、商為末業,所以「舍本事末」是指人民不務農而從事於工、商。《呂氏春秋.士容論.上農》一文,講的是當時的農業政策。力陳人民務農對國家的影響,直指人民從事農業就會因生產富足而不肯輕易遷徙。不務農而從事工、商,則農作物產量減少人民就會輕易遷徙,無心安居故土。且民捨本而事末,會變得好耍小聰明狡滑多詐,善於玩弄法律,顛倒是非。後來「捨本逐末」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且多借指不求事物的根本大端,只重視微末小節。另外據《戰國策.齊策四》載,齊國使者對於趙孝威太后見面...
雷霆之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必致闚,慼至而憂,悔之無及。若使大事時捷,則淵不討自服;今乃遠惜遼東眾之與馬,奈何獨欲捐江東萬安之本業而不惜乎?乞息六師,以威大虜,早定中夏,垂耀將來。」權用納焉。 〔注解〕 (1) 雷霆:巨大而急發的雷聲。 (2) 垂堂之戒:可能引致危機的大忌。垂堂,靠近屋簷下,比喻危險的地方。 (3) 輕:看輕、不重視。 (4) 萬乘之重:出動萬輛兵車的重大負擔。
棄本逐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捨本逐末」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捨本逐末」原作「舍本事末」。「舍本事末」之「本」,原指農事。古時候以農立國,故以農業為本業,以工、商為末業,所以「舍本事末」是指人民不務農而從事於工、商。《呂氏春秋.士容論.上農》一文,講的是當時的農業政策。力陳人民務農對國家的影響,直指人民從事農業就會因生產富足而不肯輕易遷徙。不務農而從事工、商,則農作物產量減少人民就會輕易遷徙,無心安居故土。且民捨本而事末,會變得好耍小聰明狡滑多詐,善於玩弄法律,顛倒是非。後來「捨本逐末」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且多借指不求事物的根本大端,只重視微末小節。另外據《戰國策.齊策四》載,齊國使者對於趙孝威太后見面...
傳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家中世代相傳。《三國演義》第二八回:「老夫耕讀傳家,止生此子,不務本業,惟以游獵為事。」
損本逐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捨本逐末」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捨本逐末」原作「舍本事末」。「舍本事末」之「本」,原指農事。古時候以農立國,故以農業為本業,以工、商為末業,所以「舍本事末」是指人民不務農而從事於工、商。《呂氏春秋.士容論.上農》一文,講的是當時的農業政策。力陳人民務農對國家的影響,直指人民從事農業就會因生產富足而不肯輕易遷徙。不務農而從事工、商,則農作物產量減少人民就會輕易遷徙,無心安居故土。且民捨本而事末,會變得好耍小聰明狡滑多詐,善於玩弄法律,顛倒是非。後來「捨本逐末」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且多借指不求事物的根本大端,只重視微末小節。另外據《戰國策.齊策四》載,齊國使者對於趙孝威太后見面...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學生活動、暢通的溝通管道、實用的多軌課程結構、濃厚的學術研究風氣及卓越的師資培育方式,除致力於教育本業人才之培育外,亦創新拓展相關學術領域,是有志於教育文化產業者最佳的選擇。 簡史本校創立公元1895年,初名芝山巖學堂,翌年改稱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1920年改名臺灣總督府臺北師範學校。1927年分割為臺北第一師範學校(今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的前身,南門校區)、臺北第二師範學校(今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的前身,芳蘭校區),1943年兩校再合併為臺北師範學校(南門校區收預科及女子部,芳蘭校區收本科生;日治時期國語學校及臺北師範學校的...
舍本問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捨本逐末」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捨本逐末」原作「舍本事末」。「舍本事末」之「本」,原指農事。古時候以農立國,故以農業為本業,以工、商為末業,所以「舍本事末」是指人民不務農而從事於工、商。《呂氏春秋.士容論.上農》一文,講的是當時的農業政策。力陳人民務農對國家的影響,直指人民從事農業就會因生產富足而不肯輕易遷徙。不務農而從事工、商,則農作物產量減少人民就會輕易遷徙,無心安居故土。且民捨本而事末,會變得好耍小聰明狡滑多詐,善於玩弄法律,顛倒是非。後來「捨本逐末」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且多借指不求事物的根本大端,只重視微末小節。另外據《戰國策.齊策四》載,齊國使者對於趙孝威太后見面...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