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0.840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箭靶。《呂氏春秋.孟春紀.本生》:「萬人操弓,共射其一招,招無不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虧損、損失。如:「賠本生意」、「賠錢」。《紅樓夢》第八回:「何苦我白賠在裡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燃燒液體或氣體,用來對他物加熱的器具。如:「酒精燈」、「本生燈」。
現實治療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ing)、評估(evaluation)及計劃(plan)。在需求階段,工作員需與案主探討個人內在的基本生理與心理需求,並分享個人內在的真正需求與感覺。在行動階段,要將導引行為、改變行為成為具體的行為,重建總合行為的四個部分,使其能夠一致。在評估階段,工作員須與案主評估所抉擇之行為的可行性,並確定所抉擇的行為是否能滿足自我內在的需求。在計劃階段,工作員可與案主建立簡單、短小、獨立、立即性的計劃,使案主能按計劃作出改變的行為。 貢獻現實治療法最大的貢獻是開闢了一種有別於傳統治療理論的心理治療法,精神分析學須花大量時間了解案主...
差不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表示即將結束、用盡。[例]他每個月的薪水扣掉房租、會錢及基本生活費用就差不多了。
動機學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理學家William James試圖從本能(instinct)瞭解動機。另外,根據驅力理論,人類有基本生理需求(例如食物、水、睡眠),需求是一種能量和驅力的來源,驅策個體使用能量降低需求。以下將動機理論歸納三大取向---(1)生理取向1.生理平衡控制理論(homeostatic regulation)(Keesey等人):強調個體生理維持平衡狀態的傾向。2.對抗歷程理論(Solomon):一種改變現象,用來解釋人們獲得動機時的情緒歷程模式,會對抗現存的力量,而拉向平衡中性狀態。3.激發理論(Yerkes & Do...
人權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活的目標。因此,人權教育實際上是關乎人類尊嚴的教育,也就是在幫助我們瞭解「人之所以為人」所應享有的基本生活條件,包括生理、心理及精神方面的發展,也讓我們檢視社會上有哪些問題是違反人類尊嚴,以及涉及公平、平等的問題,如種族主義、性別歧視等議題,從而採取行動,解決問題,去除阻礙人權發展的因素,建構一個美好的社會。進一步來說,藉由人權教育的實施,加強對人權的意識、瞭解、尊重、包容,而能致力於人權文化的建立,共同推展人類世界的和平與合作。人權教育的中心思想是不斷地探索尊重人類尊嚴和人性的行為法則,促使社會成員意識到個人尊嚴及尊重...
家政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量設計家政與各學習領域整合之教學,讓學生在中小學所學的家政知能充分應用於學習活動中,以期培養學生的基本生活知能,體驗實際生活,增進生活情趣。有關家政教育課程實習(包括家庭與生活管理活動、飲食生活活動以及衣著生活活動等三部分) 課程安排在二至九年級,其中二至四年級為每學年4節,五至八年級為每學年24節,九年級每學年20-24節的學習時間,於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中執行,所占時間應不少於學校學習領域總教學時間之1.25%。茲將二至九年級之家政教育實習內涵表列於後。(1)家庭生活與管理活動
十二分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將三藏依體裁和內容分成十二類。即一、修多羅(契經),指經典中散文體的經文;二、祇夜(應頌),指經典中以詩頌的型式重複前面散文體內容的經文;三、和伽羅那(授記),指帶有預言性質的經文;四、伽陀(偈頌),指詩頌體的經文;五、優陀那(無問自說),指佛自宣說的經文;六、尼陀那(因緣),指記述佛說此經因緣的經文;七、阿婆陀那(譬喻),指譬喻形式的經文;八、伊提目多伽(本事),指佛說弟子過去世因緣的經文;九、闍陀伽(本生),指佛說過去世因緣的經文;十、毗佛略(方等),指佛說方正廣大的經文;十一、阿浮陀達磨(未曾有),指記載佛陀顯現神通的經文;十二、優婆提舍(論議),指廣釋佛語的經典。《大乘法苑義林章》卷二:「何故但立十二分教,不增、不滅?」也稱為「十二部經」。
沾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有所連帶而享受到光彩與利益。《文明小史》第四四回:「他說股本生財一概由他承認,他既然要,我們樂得多開些,大家多沾光,他兩個也不無小益。」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