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9.392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道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放光般若折疑准》、《同起盡解》、《道行集異注》、《小十二門注》、《了本生死注》、《密迹金剛》、《持心梵天二經甄解》、《賢劫八萬四千度無極解》、《人本欲生經注撮解》、《安般守意解》、《大道地注》、《眾經眾行十法句義連雜解》、《義指注》、《九十八結解約通解》、《三十二相解》、《綜理眾經目錄》、《三界諸天錄》、《答法將難》、《西域志》,此上諸書皆僅一卷。另有《實相義》,《淨土論》二書,不知卷數。不過上述諸書,除《人本欲生經注撮解》一書尚存於《大藏經》之外,其餘諸書皆佚失。 思想觀點道安的思想立足點,完全是佛教式的,也就是宗教的...
穢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佛經中稱凡夫所住的煩惱世界。《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五七三:「梵天當知,於此穢土護持正法,須臾之間,勝淨土中若經一劫或一劫餘所獲功德。」
梵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大梵天王所出的五種清淨之音。
亂墜天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天花亂墜」之典源,提供參考。 #《心地觀經.卷一.序品偈》1>今者三界大導師,座上跏趺入三昧,獨處凝然空寂舍,身心不動如須彌。世間一切梵天魔,莫能警覺如來定,此界他方凡聖眾,悉知調御住於禪。廣設無邊微妙供,奉獻能仁最勝德,六欲諸天2>來供養,天華亂墜遍虛空。十善報應無價香,變化香雲百寶色,遍覆人天無量眾,雨雜妙寶獻如來。香氣氳三寶前,百千妓樂臨空界,不鼓自鳴成妙曲,供養人中兩足尊。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宋.張敦頤《六朝事跡編類.卷上.樓臺門第四.雨花臺》、宋.呂祖謙《詩律武庫.卷一○.釋學門.講經天花墜》。 (2) 六欲諸天:佛家指掌理凡夫六種情欲的六位天神。六欲,包括...
三千世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大千世界」之典源,提供參考。 《大智度論.卷七.釋初品中放光》問曰:「云何為三千大千世界?」答曰:「佛《雜阿含》中分別說:千日,千月,千閻浮提,千瞿陀尼,千鬱怛羅越,千弗婆提;千須彌山,千四天王天處,千三十三天,千夜摩天,千兜率陀天,千化自在天,千他化自在天,千梵世天,千大梵天,是名小千世界,名周利。以周利千世界為一,一數至千,名二千中世界。以二千中世界為一,一數至千,名三千大千世界。初千小,二千中,第三名大千。千千重數,故名大千;二過復千,故言三千;是合集名。」
鑿渾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渾沌本無五官,南海之帝儵和北海之帝忽為報渾沌殷厚相待之德,為其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見《莊子.應帝王》。後比喻造物陶冶。「渾」文獻異文作「混」。金.元好問〈陀羅峰〉詩二首之一:「鑿開混沌露元氣,散布兜羅彌梵天。」
天花墜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天花亂墜」之典源,提供參考。 #《心地觀經.卷一.序品偈》1>今者三界大導師,座上跏趺入三昧,獨處凝然空寂舍,身心不動如須彌。世間一切梵天魔,莫能警覺如來定,此界他方凡聖眾,悉知調御住於禪。廣設無邊微妙供,奉獻能仁最勝德,六欲諸天2>來供養,天華亂墜遍虛空。十善報應無價香,變化香雲百寶色,遍覆人天無量眾,雨雜妙寶獻如來。香氣氳三寶前,百千妓樂臨空界,不鼓自鳴成妙曲,供養人中兩足尊。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宋.張敦頤《六朝事跡編類.卷上.樓臺門第四.雨花臺》、宋.呂祖謙《詩律武庫.卷一○.釋學門.講經天花墜》。 (2) 六欲諸天:佛家指掌理凡夫六種情欲的六位天神。六欲,包括...
婆羅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梵語音譯,意譯為「淨行」、「淨裔」。印度早期社會,凡分四種階級,婆羅門是最高階級。婆羅門自稱是梵天的後裔,世襲祭司,事奉大梵天,專修淨行,掌握神權;後引申泛指出家的修行人。《大方廣佛華嚴經》卷一四:「見婆羅門,當願眾生,永持梵行,離一切惡。」
梵王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梵天王的宮殿,泛指佛寺。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春光在眼前,爭奈玉人不見,將一座梵王宮疑是武陵源。」《金瓶梅》第五七回:「幸而有道長老之虔誠,不忍見梵王宮之費敗。」也稱為「梵宮」、「梵家」、「梵王家」。
四無量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佛教四支修行方法。即慈、悲、喜、捨。慈是對一切眾生慈愛的心,悲是對一切眾生悲愍的心,喜是對一切眾生生起喜悅的心,捨是對一切眾生無憎、無愛平等中立的態度。《菩薩本緣經》卷上:「諸婆羅門尋共稽首,求請菩薩以前和尚,菩薩憐愍即便受之,教令修學四無量心,以是因緣,命終即得生梵天上。」也作「四梵住」、「四等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