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4.401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古代的樂官。《書經.胤征》:「瞽奏鼓,嗇夫馳,庶人走。」
伶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樂官。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樂府》:「子建士衡,咸有佳篇,並無詔伶人,故事謝絲管,俗稱乖調,蓋未思也。」
綢繆未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集之祖,也是當時北方文學的代表。其中「風」是各國的民間歌謠,本由諸侯採擷其國的民歌,貢獻於天子,並由樂官統籌管理。《詩經》中共分十五國風。「豳風」即為古豳國的歌謠,故地約在今陝西省邠縣。〈鴟鴞〉一詩,則是詩人以鳥兒築巢養雛鳥的辛苦,來抒發自身所經歷的窮苦憂患。詩中提到,鳥兒為了確保巢的堅固,便在下雨之前,剝除桑根皮來修補鳥巢,以免風雨來臨時,把鳥巢吹壞了。後來「未雨綢繆」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事先預備以防患未然。
徹桑未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集之祖,也是當時北方文學的代表。其中「風」是各國的民間歌謠,本由諸侯採擷其國的民歌,貢獻於天子,並由樂官統籌管理。《詩經》中共分十五國風。「豳風」即為古豳國的歌謠,故地約在今陝西省邠縣。〈鴟鴞〉一詩,則是詩人以鳥兒築巢養雛鳥的辛苦,來抒發自身所經歷的窮苦憂患。詩中提到,鳥兒為了確保巢的堅固,便在下雨之前,剝除桑根皮來修補鳥巢,以免風雨來臨時,把鳥巢吹壞了。後來「未雨綢繆」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事先預備以防患未然。
不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不停、不住。元.睢玄明〈耍孩兒.樂官行徑套.尾〉:「把我似救月般響起來,打蝗虫似鬨不合。」
夔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相傳為舜的二臣名,夔是樂官,龍是納言之官。
師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春秋魯國樂官。生卒年不詳。善鼓琴,孔子曾學琴於師襄。
太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古代樂官之長。掌管樂律。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史傳》:「於是就太師以正雅頌,因魯史以修春秋。」
一夔已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夔,相傳為舜時樂官,可以制樂。一夔已足比喻得一專門人才便足以成事。語出《呂氏春秋.慎行論.察傳》:「一夔已足,故曰夔一足。」。《中國現在記》第一回:「侍郎道:『一夔已足,世上哪裡有兼全的事!』」
樽俎折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折衝尊俎」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晏子春秋.內篇.雜上》中有一則關於晏子在酒宴上運用智慧制敵取勝的事:晉平公想要攻打齊國,先派遣范昭到齊國去觀察其政局。齊景公設宴款待范昭,席間范昭要求用齊景公使用過的酒具斟酒。飲酒過後,晏子請人更換酒具。接著,范昭假裝酒醉,要求樂官為他演奏成周的樂曲,但被樂官拒絕。晏子撤換酒具的舉動,在暗示范昭的無禮行為,而樂官的拒絕,則是因為只有君主才能演奏成周的樂曲,但范昭只是一位臣子,根本就不可以使用天子的樂曲。范昭想要試探齊國君臣的反應,以及冒犯他們的禮儀,但都被晏子和樂官給識破了,所以范昭回國向晉平公說明過程,並告訴他不可以攻打齊國。後來孔子聽到了這件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