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31.762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天經地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游吉回答說:“我國的子產大夫在世時曾經說過,禮就是天之 經,地之義,也就是老天規定的原則,大地施行的正理!它是百姓行 動的依據,不能改變,也不容懷疑。”趙鞅對游吉的回答很滿意,表示—定要牢記這個道理。其他諸 侯國的代表聽了,也大都表示有理。接著,趙鞅提出各諸侯國應全力支持敬王,為他提供兵卒、糧 草,並且幫助他把王室遷回王城。後來,晉國的大夫率領各諸侯國的軍隊,幫助敬王恢復王位,結束了周王室的王位之爭。 解釋 形容事情理所當然 詞意 相似詞:理所當然、千真萬確相反詞:天理難容、豈有此理 例句 自古以來我們做子女的,孝...
紮根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形成初步理論。在資料分析後,運用歸納與演繹形成初步理論,再繼續分析其他立意抽樣出的樣本,並持續修正理論模型,直至理論飽和為止。)、形成理論飽和。文獻比較:導出的理論與既存的文獻作比較(如果推導出來的理論和文獻有些衝突,這樣比較修正,有助於提升整體研究構想的改進,進而提升內在效度;若是和文獻符合,這樣的比較則也助於研究發現普遍化的推論,而提高研究的外在效度。)  但Conard(1978)和Lichtman(2010)在文獻探討的步驟則有不同看法,其認為文獻會影響研究者個人的主觀意識,所以並不建議在一開始就閱讀文獻。 ...
玄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部一帶)、烏伏那國(巴基斯坦之斯瓦特地區),到達迦濕彌羅國。在此從僧稱(或作僧勝)學《俱舍論》、《順正理論》及因明、聲明等學,與毗戌陀僧訶(淨師子)、僧蘇伽蜜多羅(如來友)、婆蘇蜜多羅(世友)、蘇利耶提婆(日天)、辰那 羅多(最勝救)等討信紙佛學,前後共2年。以後,到磔迦國(今巴基斯坦旁遮普)從一老婆羅門學《經百論》、《廣百論》;到至那僕底國(今印度北部之菲羅茲布林地方)從毗膩多缽臘婆(調伏光)學《對法論》、《顯宗論》;到闍爛達羅國(今印度北部賈朗達爾)從旃達羅伐摩(月胄)受《眾事分毗婆沙》;到窣祿勤那國(今印度北部...
增強論(reinforcement_theory)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失。人們可以用這種正強化或負強化的辦法來影響行為的後果,從而修正其行為,這就是強化理論,也叫做行為修正理論。個體在學習情境中,偶然出現某種反應,而反應後帶來滿意的結果,這個行為結果即稱為增強物,而增強物的出現,會增加個體以後在同樣情境下重複表現該反應的機率。簡單來說,增強的行為指的就是增加往後在同樣情境下某行為出現的頻率或持久性,換言之,當我們看到一個行為是持續發生或者隨著時間而增加,我們可以猜測這樣的行為結果對他而言應可得到某種增強。而增強作用又可分為正增強與負增強兩類。斯金納所倡導的強化理論是以學習的強化原則為基礎的...
道德領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並以身作則。實踐批判倫理:透過質疑、反省、解放與重建的活動逐步達到良心道德層次。落實正義倫理:秉持公正理性的原則處理行政問題。發揮關還倫理:重視成員個人的感覺和情緒。本道德正義原則做好道德選擇:學校行政人員應以身作則。發揮替代領導的功能:成員的傳業道德越高,領導者的道德領導就可以少些,而不至於影響績效。 道德領導實施的重要性  學校教育的目的,在引導個體潛能發揮與增進德智體群美五育健全發展,並促使社會整體和諧與進步。教育是一種道德事業(moral enterprises),學校是一個道德教育機構(moral instit...
康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前言2 人物觀點3 結論4 關鍵字5 參考書目 前言康德意圖修正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二者的不實際處。理性主義只是涉及對概念的操縱,而經驗主義把知識限制在感官的經驗及其所引導出的事物;康德欲調和此二者的觀點。 人物觀點  康德覺得仔細分析經驗,可分類出某些思考範疇。例如:康德指出我們具有像因果概念、統一性、及完整性等概念,但是我們從未如休謨所說的體驗到可以實證方式處理的這些事物的任何一種。這些思考範疇或「官能」,不是我們感官經驗的一部分,也不是由感官經驗衍生而來。康德以為,假使這些思想不是感官經驗的結果,就必定是天賦...
現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佛教用語。指生起呈現。《阿毗達磨順正理論》卷五三:「然有一類煩惱現行,前後相牽非無次第。」
禪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禪法的精髓。〈頓悟大乘正理決.敘〉:「朗戒珠於情田,洞禪宗於定水。」
公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正理、正義
高飛遠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前程遠大。《野叟曝言》第四八回:「一念之錯,終身之悔耳,且瓜田李下,亦君子所不居也,還當以高飛遠舉為正理,兄明日可決意辭之。」也作「高飛遠翔」、「遠舉高飛」。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