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女兒許配給他人。《左傳.桓公十一年》:「宋雍氏女於鄭莊公,曰雍姑。」《聊齋志異.卷六.江城》:「臨江高蕃,少慧,儀容秀美。十四歲入邑庠,富室爭女之。」
疲於奔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宋.孔平仲《續世說.卷七.尤悔》:「石晉末年,契丹連歲入寇,中國疲於奔命。」
玄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高僧的法號。(西元602~664)俗姓陳,名褘,洛州緱氏(今河南偃師緱氏鎮)人。幼年因家境貧困,隨兄長捷法師住洛陽淨土寺,學習佛經。十三歲入選為僧。其後遊歷各地,參訪名師,研究《涅槃經》、《攝大乘論》、《雜阿毗曇心論》、《成實論》、《俱舍論》等。因感諸家各擅一宗,說法不一,故欲取得總賅三乘的瑜伽師地論來解決疑難而決心西行求法。唐太宗貞觀三年從長安出發,歷盡艱險,才到那爛陀寺,投入戒賢之門。貞觀十九年返長安,帶回大小乘佛典五百二十筴,六百五十七部,其後將近二十年間共譯出大小乘經論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譯本無論在質或量上都超過各譯家的成就,為中國最偉大的經譯家之一。弟子數千人,著名的有窺基、普光等。在中國民間更從玄奘取經的經歷敷演創作不少文學作品,如《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元代吳昌齡《唐三藏西天取經》雜劇、明吳承恩的《西遊記》等。
賓朋滿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盛會。後來「高朋滿座」被用來形容賓客眾多。成語也有人認為本於《魏書.卷七一.夏侯道遷列傳》:「國秩歲入三千餘匹,專供酒饌,不營家產。每誦孔融詩曰:『坐上客恆滿,樽中酒不空』,餘非吾事也。」錄供參考。
中國教育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新式教育制度8.1.5 女子教育8.2 留學出洋9 民國 上古 舜時,設庠為教,分下庠,上庠,七歲入下庠,庶老為師,十五歲入上庠,國老為師。 先秦到漢初 春秋時期,孔子辦學,開啟了私學教育。 夏商 教育萌芽 相傳在夏朝,國家就設立了以「序」為形式的官方學校,到了商代中華文明已經有了一定的文化積累,並形成了成熟的文字系統。從出土的商代甲骨文上,發現當時的學校還被稱為:大學、右學等,教育的對象主要面及貴族子弟,學習內容以文武、禮儀、樂舞等為...
美國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school)美國的初等教育已經十分普及。公立小學不收學費,由政府設立及維持。傳統小學為六年級制,六歲入學,十二歲畢業。但由於義務教育的年限由洲限定,故各個洲都不近相同。1998年的統計顯示,其中以五年制(32.1%)最多。教學科目主要有英語、社會、數學、科學、藝術、音樂、健康及體育、外國語。小學課程以教導學生基本學習能力為主,因此以英語閱讀、寫作、文法、拼字及數學為主要核心內容。 中等教育(high school) 初級中學及中間學校初等教育之後是初級中學或中間學校。初級中學(junior high school)的功...
八國聯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賠款四億五千萬兩,分三十九年付清(到1940年)連本帶利,中國需付九億八千萬兩以上,約為清朝十年的歲入;再加上其它的借款,清朝每年須付賠款與借款四億兩千萬兩以上。中國財政已面臨破產局面,只好以債養債,或加重人民的負擔,而且,財政須外靠外國借款支持,在經濟上也失去了自主權。條約又規定撤除大沽砲台及北京到渤海灣之間的砲台,北京成為不設防的首都;外國軍隊可以屯駐於北京到渤海灣的重要地區,從此列強不必遠從己國派遣軍隊來攻打,只要利用這些屯駐軍隊即可讓清廷屈服。中國失去了軍事上的自主權。北京設立公使館區域,列強得屯駐軍隊加以防衛...
小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實施初等教育的學校。如:「國民小學」。漢.許慎〈說文解字序〉:「《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
茅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歷史知識。茅盾說,“我的第一個啓蒙老師是我母親”。茅盾的啓蒙教育開始較早。小學前便讀過家塾、私塾。8歲入烏鎮立志小學讀書,後轉入植材高級小學,成爲該校第一班學生。茅盾的中學時代,是在浙江的三所中學度過的。1909年,他考入浙江湖州第三中學堂插班二年級讀書,1911年秋季轉入嘉興中學堂。不久,辛亥革命爆發,茅盾熱情地迎接了這次革命,做起革命的義務宣傳員來。在學校裏,由茅盾和幾個同學發動,抨擊了一個不得衆望的學監,而被學校除名。於是,他便轉入杭州安定中學校學習,並在那裏畢業。在中學時代的生活中,固然有些師長,給茅盾以深刻的印...
剛戾自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剛愎自用」之典源,提供參考。 #《左傳.宣公十二年》1>聞晉師既濟,王欲還,嬖人伍參欲戰。令尹孫叔敖弗欲,曰:「昔歲入陳,今茲入鄭,不無事矣。戰而不捷,參之肉其足食乎?」參曰:「若事之捷,孫叔為無謀矣。不捷,參之肉將在晉軍,可得食乎?」令尹2>南轅反旆3>,伍參4>言於王曰:「晉5>之從政者新,未能行令。其佐先縠6>剛愎7>不仁,未肯用命。其三帥者專行不獲,聽而無上,眾誰適從?此行也,晉師必敗。且君而逃臣,若社稷8>何?」王病9>之,告令尹,改乘轅10>而北之,次11>于管12>,以待之。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呂氏春秋.孟夏紀.誣徒》。 (2) 令尹:春秋時,楚國的執...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