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26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跳繩運動的發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國二十四年,中央黨部民訓部依據舊時節序及各地一般國俗習慣,訂定十二體育節,其中十一月的“室內運動節”即訂有跳繩比賽的項目。民國六十四年,教育部有心於推行民俗體育活動,省長謝東閔主席指示教育廳推動全省性的跳繩、踢毽子等…的競賽,以發揚我國傳統的民俗體育,鍛鍊國民強健的體魄。並正式公佈了民俗體育活動實施要點,頒佈跳繩的競賽辦法。民國六十五年,教育廳在台南市舉辦第一屆全省民俗體育運動競賽。民國七十年,教育部開始籌組青少年民俗運動訪問團,將跳繩、踢毽、扯鈴等民俗體育項目推向國際舞台。民國七十一年成立了「中華民國民俗體育運動協會...
毽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種由中國傳統的踢毽子遊戲發展起來的運動。大約在民國三十年左右,興起於廣州。由六人組成一隊,其規則與排球相似。
氣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蹴踢的球。用皮片縫合,內充羽毛,玩法類似踢毽子。唐時已有,盛於宋元。明.高明《汲古閣本琵琶記》第三齣:「院公!和你踢氣毬耍子。」《水滸傳》第二回:「這高俅踢得兩腳好氣毬,孤欲索此人做親隨,如何?」也作「氣球」。
藤球運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流行於東南亞地區的球類運動。舊名踢網籃球,於西元一九九○年被納入亞運正式項目。可分為民俗體育及正式比賽兩種:前者有如踢毽子,後者之場地及進行方式與排球相似,因此又名「腳踢的排球」。球場中央架網,兩邊各設一發球圈,球由單層藤條編成。比賽時兩隊各三位球員,以腳踢球過網至對方場地,使球不落地者為勝。比賽通常採三戰兩勝制,每局二十一分。如:「據說藤球運動源於十五世紀蘇丹國統治的麻六甲一帶,而今則流行於東南亞地區。」
清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吳語。指事理的是非輕重。《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六:「東嶽真個有靈,陰間真個無私,一些也瞞不得。大不似陽世間官府裡沒清頭沒天理的。」《海上花列傳》第五十一回:「相與撲交打滾,踢毽子,捉盲盲,頑耍得沒個清頭。」
裡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腳內側踢毽子
裡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踢毽子的花式。兩腳交互使用,使身體迴轉而將毽子往上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