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6.273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萍水相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浮萍是一種浮生在水面的水草,葉扁平而小,面背皆青,有鬚根下垂水中,會隨水流四處漂動。古人觀察浮萍的漂動,覺得人生的聚散,有如浮萍,所以有「萍水相逢」的說法。一般認為這句話是出自於唐代王勃所寫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也就是通俗所稱的〈滕王閣序〉。這篇文章是王勃參加洪州都督閻公於滕王閣上盛宴時所作。其中「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傳誦千古。但除這兩句外,文章中也有幾句寫到奔波天涯的失意遊子,「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意思是說:「群山峻嶺,是如此難以超越,但有誰會去同情於迷路於其中的人?在天涯奔波中,偶然相遇的人竟都是流落在外的異鄉人。」當然王勃在文章中,說這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水草叢生的地方。《孟子.滕文公下》:「園囿、汙地,沛澤多而禽獸至。」《管子.揆度》:「燒山林,破增藪,焚沛澤,逐禽獸。」
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順、順利、方便。如:「便利」、「不便之處」。《史記.卷一○九.李將軍傳》:「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宋.陸游〈初發夷陵〉詩:「今朝喜處君知否?三丈黃旗舞便風。」
舌粲蓮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舌粲蓮花目錄1 出處2 故事2.1 解釋3 詞義3.1 相似詞3.2 相反詞4 例句 出處五代 後周 王仁裕 開元天寶遺事:「(李白)每與人談論,皆成句讀,如春葩麗藻,粲於齒牙下。」 故事李白每次和人說話議論時,文辭語意皆段落得宜,就像春天的花朵、美麗的水草,鮮豔地綻放在齒牙之下。 解釋形容人很會說話。 詞義 相似詞語妙天下、妙舌連環 相反詞支支吾吾、期期艾艾 例句她演講比賽得了第一名,主辦單位頒了一個「舌粲蓮花」的匾額獎勵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廣大而無水草、無人定居的積沙地帶。如:「大漠」、「沙漠」。唐.杜甫〈詠懷古跡〉詩五首之三:「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外族最為長久。 背景遼河上游一帶,北亞大草原的東端,古代東胡族的後人仍然過著游牧生活,已車馬為家,逐水草遷徙。大約在唐朝初年,形成部族聯盟,此後或依附於唐,或聽命於東突厥,他們就是契丹。東突厥亡,回紇衰微,唐朝國事也趨於沒落,氣單逐漸向外擴張。唐末及五代初年,契丹不時南攻,擄掠不少漢人,在各地設置城寨州縣予已安頓。漢人開闢農田,種植穀物,設立冶坊,打造鐵器,還築房舍,建城邑,甚至有了買賣的市場,這些新生事物必然促使游牧的契丹民族產生一些變化。 建國契丹地區的漢人,少數避難而來者之外,大都多是耶律阿保機的戰利品,漢人的生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脊椎動物鳥綱雁鴨目。形狀似鵝,頸和翼較長,嘴呈寬扁狀,有角質狀的細齒,以青草、穀物、水草等為主食。羽毛大致為灰赤褐色,鳴聲嘹亮,飛時成群自成人字形。每年春分後往北飛,秋分後往南飛,為一種季節性的候鳥。[例]魚雁傳書 ◎
喋喋不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官中行說因被迫奉命送公主到匈奴和親,後來歸順匈奴。有一天,他駁斥漢朝使者對匈奴的批評,說:「匈奴人逐水草而居,沒有繁複的辭令,如果令他們像中原人一樣話多不止,即使衣冠華美,又有何用?」後來「喋喋不休」這句成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話多,沒完沒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避開。《易經.乾卦》:「文言曰:『樂則行之,憂則違之。』」《遼史.卷三二.營衛志中》:「秋冬違寒,春夏避暑,隨水草就畋漁,歲以為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水草植物的總稱。如:「水藻」、「綠藻」、「海藻」。唐.杜甫〈早行〉:「碧藻非不茂,高帆終日征。」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