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1.821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半路出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卻說高宗時,建都臨安,繁華富貴,不減那汴京故國。去那城中箭橋左側,有個官人姓劉名貴,字君薦。祖上原是有根基的人家;到得君薦手中,卻是時乖運蹇,先前讀書,後來看看不濟1>,卻去改業做生意。便是半路上出家的一般,買賣行中一發2>不是本等伎倆3>,又把本錢消折去了。 〔注解〕 (1) 不濟:不中用,不行了。 (2) 一發:更加、越是。 (3) 本等伎倆:適宜的工作。
澶淵之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真宗景德元年(西元1004年),契丹人所建之遼國入侵,宰相寇準力排眾議,勸帝親征,雙方會戰距首都汴京三百里外之澶淵,宋戰勝遼國,並於澶淵定盟和解。歷史上稱為「澶淵之盟」。
東征西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四處出戰征伐。唐.楊烱〈左武衛將軍成安子崔獻行狀〉:「至如出車授鉞,東征西討,孤虛向背,則雖女子之,可以當於丈夫。」《元史.卷一一九.木華黎傳》:「我為國家助成大業,擐甲執銳垂四十年,東征西討,無復遺恨,第恨汴京未下耳!」也作「東討西伐」、「東討西征」。
宋徽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說象徵「天下一人」。 簡介趙佶於在位期間,過分追求奢侈生活,在南方採辦「花石綱」,搜集奇花異石運到汴京修建園林宮殿,崇信道教,自稱「道君皇帝」,任用貪官宦官橫徵暴斂,激起各地民變。其中以新黨蔡京任丞相與宦官童貫為將軍所引致的問題最嚴重。趙佶好大喜功,不顧宋遼已百年和平相處,於宣和二年(1120年),與金國結成「海上之盟」,聯合滅遼。1122年,金軍攻克遼南京(今北京)。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金太宗遣諳班勃極烈完顏斜也、完顏宗望、乙室勃極烈完顏宗翰分兩路南下入侵北宋。趙佶無法應付時,急忙傳位給他兒子宋欽宗去對付,自...
元好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221年)進士及第。曾任國史院編修、南陽令、尚書省左司員外郎等職。正大八年(1231年)蒙古軍包圍汴京,圍城期間任尚書省掾,五月在亂離中攜友人幼子白樸,北渡黃河。金朝滅亡後,被元政權長期拘管於聊城(今屬山東),由聊城移居冠氏(今山東冠縣),編有《東坡樂府集選》、《唐詩鼓吹》,並致力於保存金朝文化,編成金詩總集《中州集》10卷、《金源君臣言行錄》、《壬辰雜編》等。晚年回到家鄉,築「野史亭」,致力於保存金代文獻。1257年卒於獲鹿(在今河北省),葬於故鄉繫舟山下山村(今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區西張鄉韓岩村)。 著作評價   輯...
宋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朝代名。(西元960~1279)自趙匡胤建都汴京至帝昺為元所滅止,歷十八帝,三百二十年。自太祖傳至徽、欽二宗為金人所執,史稱「北宋」。高宗南渡建都臨安,保南方之地,史稱「南宋」。
周邦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周邦彥(一○五六—一一二一),字美成,錢塘(今浙江杭州)人。青年時代,北遊汴京,在太學讀了四五年書,後因獻〈汴都賦〉,由諸生升為太學正,後出任盧州教授,知溧水。徽宗時,頒大晟樂,召為秘書監,進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後又出知順昌府,徙處州、睦州,適方臘起義,因還鄉,後居揚州。宣和三年卒。他自號清真居士,有《清真集》。後來陳元龍為之註釋,更名《片玉詞》。劉肅敘雲:「猶獲崑山之片珍,琢其質而彰其文,起不快夫人之心目也。因命之曰《片玉集》。」 作品特色前人論詩,每以柳、周並稱。這意思是說他兩人的作風有些類似。張炎說過:「...
奏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臣子向君王進奏的章疏。《初刻拍案驚奇》卷二○:「次日這樁事,早報與上司知道。少不得動了一本,不上半月已到汴京,奏章早達天聽。」《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七回:「頭回看京報,有他的奏章,說是已經降了多少。」也稱為「奏疏」、「奏議」。
汴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名。即今河南省開封縣,汴梁曾為宋都,也稱為「汴京」。
北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朝代名。(西元960~1127)宋太祖建隆元年至欽宗靖康二年,稱為「北宋」。建都汴京,歷九帝、一百六十七年,分別與遼、西夏、吐番、大理等國為界,後為金所滅。國勢積弱不振,但文學、藝術成就極高。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