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3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5.02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北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朝代名。(西元960~1127)宋太祖建隆元年至欽宗靖康二年,稱為「北宋」。建都汴京,歷九帝、一百六十七年,分別與遼、西夏、吐番、大理等國為界,後為金所滅。國勢積弱不振,但文學、藝術成就極高。
北宋尊王思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人治學以經學為主;就宋人所著經部書以〔春秋〕類最多,可證宋人治經學,以〔春秋〕之學最為發達。綜而言之,兩宋解說〔春秋〕之書雖眾,其中篤守漢、唐矩矱,專言一傳,而不影射時事者,幾可謂無;此種發明經旨之精神,為兩宋同有。析而言之,北宋治〔春秋〕學者好論內政,南宋治〔春秋〕學者好論禦侮,此可在近人牟潤孫所撰〔兩宋春秋學之主流〕一文中明其梗概。以上雖多為當時時勢所激發,要亦代表南宋與北宋兩種不同之學風。北宋學者如范仲淹、王安石等,其治學論政皆主張從根本著手,主張擁護中央,主張尊王,主張安內重於攘外;即司馬溫公之學說,其用意亦無非闡明君臣之名分,推尊君主;為當時專制政體張目,維持自宋太祖以來,所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方位名。與「南」相對。如:「北方」、「北極」、「漠北」、「北半球」、「北回歸線」、「北國佳麗」。
失敗。如:「敗北」、「屢戰屢北」、「追亡逐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朝代名:(1) (西元420∼479)南北朝時,南朝宋由劉裕開國,所以稱為「劉宋」,以和趙匡胤所建立的趙宋有所區別。 (2) (西元960∼1279)自趙匡胤建都汴京至為蒙元所滅止,歷十八帝,三百二十年。自太祖傳至徽、欽二宗為金人所執,史稱「北宋」。高宗南渡建都臨安,保南方之地,史稱為「南宋」。
披星戴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披星戴月」原作「披星帶月」。呂巖,西元798∼?,亦名呂嵒,字洞賓,號純陽子,唐朝時人,道教全真道派奉其為純陽祖師,故世稱呂祖。其理論以慈悲度世為成道的路徑,改劍術為斷除貪嗔、愛欲和煩惱的智慧,對北宋道教的發展,有其一定的影響。在一首〈七言〉詩中,顯露出他淡泊名利、拋開世俗的人生。他認為命運的造化作為在於本身,相較於那些追求富貴名利的人,自己所選擇的這條路,顯得格外的孤獨。但是儘管路途遙遠而孤單,也只有默默地繼續走下去,不辭勞苦地成就自己的人生。這首詩中有「披星帶月」一語,後來「披星戴月」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早出晚歸或連夜趕路而備極勞累;亦比喻辛勤勞頓。
鞭辟入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鞭辟入裡」原作「鞭辟近裡」。程顥,西元1032∼1085,字伯淳,號明道先生,北宋洛陽人,是宋代著名的理學家和教育家,與其弟程頤合稱「二程」,為理學洛派之宗師。程顥著重身體力行的功夫,不只是立身處世和修身養性,做學問也是如此;只要自我鞭策,從自己身上下功夫,才能求得真正的學問。這樣的道理就如同《論語.子張》中所說,一個人如果能夠對自己立身處世的道理加以審問和慎思,那自然一切的行為也都能夠符合「仁」的規範,而無時無刻不為仁了。程顥的這段話見載於《二程集.河南程氏遺書.卷一一.師訓》,後來「鞭辟入裡」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研究學問要自我鞭策,深入精微之處。亦用來形容評論見解深刻透澈。出...
滄海一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解釋2 出處3 故事4 補充5 例句6 參考資料 解釋粟,小米。大海中的一粒小米。比喻非常渺小。 出處北宋 蘇軾<前赤壁賦>:「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故事蘇軾是宋朝著名的文學家。宋神宗時,蘇軾曾被貶官,降為黃州團練副使。當時黃州附近有一處名叫赤鼻磯的名勝,也叫赤壁,因為與三國時吳、魏交戰的「赤壁之戰」古戰場同名,所以赤鼻磯成為後人遊覽憑弔的地方。蘇軾來到黃州,也常到此處勝跡遊賞,並曾以此地為名,撰成前後〈赤壁賦〉兩篇。在前〈赤壁賦〉文中,蘇軾藉與賓客泛舟其上時,抒發萬物興衰、人事變遷的感嘆。文中提到因遊...
以訛傳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蹟殉葬昭陵,歐陽詢的摹本石碑則為契丹人所得,流落於定武。由於真蹟已不可得,故當時自以定武本最為珍貴。北宋慶歷年間,此碑在民間出現,歐陽修《集古錄》收有其拓本,然有數個版本,因為沒有經過深入考證,真正的定武本並未得到應有的尊崇,反被視為別本。熙寧年間,定武真本落入薛師正父子之手,為保有真本,薛氏父子大量拓印,以假亂真,流入世面的多為偽本,真本反而少見。宋室南渡後,眾人又據流於世面之偽本大量翻刻,「訛以傳訛」,終至真偽難辨,王柏以為這種現象十分可笑。後來「以訛傳訛」這句成語,就從王柏文中「訛以傳訛」演變而出,指將不正確的訊息繼續傳播下去。
不置可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置可否」就是對事情的是非對錯,不表示可或否。北宋汪藻在為尚書禮部侍郎衛膚敏所撰寫的墓誌銘中,憶及衛公生前曾向皇帝建言,直陳朝政紊亂的原因,就在於大臣們:「惟恐失人主之意,故于政事無所可否。」指眾臣為了怕違背皇帝的心意,對於任何政事都不表示意見,以致於不管對錯都放任行之,終於招致災禍。其中「無所可否」的意思,就是指沒說可以,也沒說不可以,表示沒有意見的樣子。後來「不置可否」這句成語可能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不表示任何意見。
雪泥鴻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釋義2 語源2.1 譯文3 例句4 近義5 引用 釋義鴻雁在融雪的泥土上踏過所留下的痕跡。比喻往事遺留的痕跡。又作「鴻爪雪泥」。 語源北宋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譯文人生到處漂泊像什麼呢?應該就像鴻雁踏在雪泥上,雪泥上偶爾留下鴻雁的爪印,然而鴻雁四處飛翔,那裡會計較自己究竟飛向東或是西。 例句人生有如雪泥鴻爪,何必處處過於執著計較呢? 近義飛鴻踏雪 引用<<中學生多功能成語典>>編者:金淵博、曾鴻儒出版社:金安出版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