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3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5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蘇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009~1066)字明允,號老泉,宋眉州眉山人。年二十七始發憤為學,為文雄拔簡古,平實中見鋒芒,是北宋散文家之一。歐陽修上其所著書,除校書郎。著有《嘉祐集》。
范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漢書》志稿乃范曄請謝儼代作,稿雖完成,但謝儼恐范曄之禍及於己身,匆忙將志稿毀掉,宋文帝追之不急。北宋時,有人把晉朝司馬彪《續漢書》八志三十卷與之合刊,成今天《後漢書》。章太炎認為,「史、漢之後,首推後漢書」。陳寅恪曾說:「蔚宗(范曄字)之為後漢書,體大思精,信稱良史。」《後漢書》與《史記》、《漢書》、《三國誌》合稱「四史」。由於劉裕子彭城王劉義康長期執政而受到宋文帝猜忌。元嘉十七年(440年),文帝以「合黨連群,陰謀潛計」的罪名誅殺、流放劉義康的親信十餘人,並貶劉義康為江州刺史。劉義康不甘心失敗,準備奪權。他想方設法...
好事多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好事多磨」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晁端禮,字次膺,北宋詞人,多婉約之作。〈安公子〉一詞所描述的是有情人不得相守的思念與怨懟。兩人正是情濃意重時,卻不得不分離,空留美好的回憶。所以說「從來好事多磨難」,似乎註定必須歷經重重的考驗,才能盼來重逢的一日。後來「好事多磨」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男女之間佳期不順。後來語義擴大,泛喻事情進行不順,常遇挫折。
程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生於北宋仁宗明道元年(西元一○三二年),卒於北宋神宗元豐八年(西元一○八五年),享年五十四歲。  字伯淳,學者稱明道先生,家世顯赫,曾祖輩即為高官,十歲能文,年十三即老成練達若成人,秉氣溫和恭謹,雖遇政敵王安石的惡評,仍不改其常度,時人皆以聖人視之。  著作:計有《明道文集》五卷,《二程遺書》二十八卷,《二程外書》十二卷,其他關於義理的言論,尚可見於《二程語錄》,後人輯有《二程全書》。觀點:道器合一論,默而識之,誠敬體道,體貼天理,元無少欠、...
朝楚暮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看來,戰國時代的文章仍是值得欣賞。後來「朝秦暮楚」這句成語從典源中摘出,用來比喻人心反覆無常。(二)北宋哲宗元祐年間,晁補之任齊州太守,在任期間,重修毀損已久的北渚亭,並為之作記,即〈北渚亭賦〉。文中除描述亭中所見景觀,並以今古人物、歷代事物的興衰,寄寓對人生變化無常的感慨。宋代文人周密曾評論此文,認為晁補之這篇文章,就像蘇東坡的〈赤壁賦〉,憑藉客觀的地理環境,興發文人主觀的思緒情懷。此處引述〈北渚亭賦〉的這段文字,便是晁補之感嘆仕宦生涯其實就像經商,總是居無定所、四處流離。也猶如戰國時代的說客策士,周旋於各國之中,早上在秦國,晚上卻又到了楚國,為求生計四處遷徙飄蕩,根本無法掌握自己的動向,對...
王禹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籍簡介:  王禹偁,字元之,北宋濟州鉅野人。生平經歷:  王禹稱出身清寒,自真宗太平興國八年登進士第,時年三十,到四十八歲逝世止,總計十八年的仕宦生涯中,除初仕成武縣主簿一年,調任長州縣令約三年,自求外任知單州十五日,加上任職京師諫官詞司前後六年半,其餘的八年,竟有三次貶謫的慘痛經驗:一貶商州,再謫滁州,終黜黃州。此即三黜賦所謂的「一生幾日,八年三黜」。  三十五歲時拜為左司諫,知制誥(給皇帝起草詔書)。在朝堂上勇於直言諷諫,先後被貶放商州和滁州。宋真宗鹹平元年還京,復知制誥。  宋真宗時,修太祖實錄,因為直書趙匡胤篡...
晏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富貴詞人晏殊目錄1 生平2 著作3 評價4 特色簡介5 參考資料 生平西元991-1055年,生於宋太宗淳化二年,北宋詞人,字同叔,卒諡元獻,撫州臨川(今屬江西省)人。晏殊一生官運亨通,官至宰相,景德中賜同進士出身。慶曆中官至集賢殿大學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淑密使。宋代宰相多能詞,但專以詞著名的,卻只有晏殊一人。貴族生活限制了他的眼界,男歡女愛、離愁別緒是晏殊詞的主要內容,但文采瞻麗閑雅,筆調淡雅清新,描寫準確傳神。 著作原有文集240卷,已散佚,僅存《珠玉詞》一卷及清人所輯《晏元獻遺文》。又編有類書《類要》,今存殘本。...
范仲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蘇州吳縣人,為北宋知名文學家與政治家。其父為范墉,曾任武寧軍節度掌書記,但范仲淹兩歲時不幸喪父,家境衰落,從小卻勤奮好學,心懷遠大抱負。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中進士,仁宗時曾任秘閣校理,他為人剛健正直、極言敢諫,於是被貶至河中府通判。康定元年,范仲淹為龍圖閣直學士,陜西經略安撫副使,兼知延州,,他採取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措施以防禦西夏侵擾鞏固了西北邊防,聲望大增。在此後他又任職鄧州、杭州、青州等地,最後病死於徐州。卒贈兵部尚書,謚文正。范仲淹在文學上的成就也為後人所景仰,范仲淹反對西崑派與駢...
宋四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宋朝書法四大家2 蔡襄3 蘇軾4 黃庭堅5 米芾 宋朝書法四大家宋朝書法四大家中,蔡襄最長,再來是蘇東坡、黃庭堅、米芾。但時人常以蘇東坡居首,因此稱四大家時,以蘇、黃、米、蔡論列。 蔡襄蔡襄(1012~1067),字君謨,是北宋仁宗朝時的進士,以直言敢諫聞名,對經濟政策與地方建設貢獻很大。但他最受人推崇的,仍是他的書藝。蔡襄的書風由於相當典雅而又極具法度,且善寫各類書體,在當時深受到皇帝的喜愛。 蘇軾蘇軾(1036~1101),四川眉山人,字子瞻,號東坡,曾因文字獄被貶黃州。東坡一生,宦海浮沈,命運偃蹇,於文學藝...
程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生於北宋仁宗明道二年(西元一○三三年),卒於北宋徽宗大觀元年(西元一一○七年),享壽七十五歲。字正叔,為程顥的胞弟,少明道一歲。二程秉氣,大程溫和而重直覺;小程剛烈而重客觀,其學對後世格物致知的理學派影響極大。  著作:經學和思想的著作主要有《程氏易傳》四卷,《程氏經說》八卷,《伊川文集》八卷,及和大程合錄的語錄以及遺書。觀點:性即理,一陰一陽之謂道,心性情三分……。評價:馮友蘭:「程明道,為程朱理學一派之先驅。」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