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3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惜墨如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費樞《釣磯立談》(據《說郛.卷三一》引)李營丘1>惜墨如金。 〔注解〕 (1) 李營丘:李成(西元919∼967),字咸熙,號營丘。祖籍長安(今陝西西安),為避戰亂遷居青州益都(今山東營丘)。五代、宋初著名畫家。善琴棋書畫,尤擅畫山水。初師事荊浩、關仝,後自成一家。好用淡墨表現煙雲變幻,有「惜墨如金」之稱。與范寬、董源為北宋山水的三大主流派,對後世影響甚大。現存作品極少,僅有與王曉合作的讀碑窠石圖,為宋代摹本。〔參考資料〕 另可參考:明.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八.寫山水訣》
嚴陣以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解釋2 出處3 故事4 補充5 例句6 參考資料 解釋嚴陣,嚴正整齊的陣勢。指做好充分的準備以迎擊人的進犯。 出處北宋 司馬光<資治通鑑,漢紀,光武帝建武三年>:「帝親勒六軍,嚴陣以待以待之。」 故事 補充(1)相似詞: 秣馬厲兵、枕戈待旦(2)反異詞:望風而逃、潰不成軍 例句皇帝親自統御六軍,做好充分的準備等待敵人的進攻。 參考資料金淵博、曾鴻儒合編<多功能成語典>,p,414,金安文教機構
出人頭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北宋仁宗嘉祐年間,當時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歐陽修擔任科舉考試的主考官。當他閱卷時,看到了蘇軾的文章,十分驚喜,認為這蘇軾是個難得的人才,想將他名列第一。因為當時考卷是密封的,並不知是何人所作。歐陽修雖然非常讚賞這篇文章,但又覺得看起來很像是他朋友曾鞏的文筆,為了避嫌,就把這份考卷定為第二名。放榜後,蘇軾去拜見歐陽修時,才知是誤會一場。歐陽修很欣賞蘇軾的才氣,他寫給好友文學家梅堯臣的信中說:「讀軾書,不覺汗出,快哉快哉!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就是說歐陽修覺得蘇軾實在很有才氣,應該給蘇軾讓路,不要阻擋他的前程,讓他能超出自己的成就。後來蘇軾在歐陽修的提拔下,成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
訛以傳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蹟殉葬昭陵,歐陽詢的摹本石碑則為契丹人所得,流落於定武。由於真蹟已不可得,故當時自以定武本最為珍貴。北宋慶歷年間,此碑在民間出現,歐陽修《集古錄》收有其拓本,然有數個版本,因為沒有經過深入考證,真正的定武本並未得到應有的尊崇,反被視為別本。熙寧年間,定武真本落入薛師正父子之手,為保有真本,薛氏父子大量拓印,以假亂真,流入世面的多為偽本,真本反而少見。宋室南渡後,眾人又據流於世面之偽本大量翻刻,「訛以傳訛」,終至真偽難辨,王柏以為這種現象十分可笑。後來「以訛傳訛」這句成語,就從王柏文中「訛以傳訛」演變而出,指將不正確的訊息繼續傳播下去。
生張熟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張、魏,都是姓,此處泛指人。「生張熟魏」原指娼妓接待客人,不分生客熟客,後多用以比喻彼此之間不論熟不熟悉。如:「他交友不論三教九流,生張熟魏,一概來者不拒。」清.徐珂《清稗類鈔.娼妓類.京師之妓》:「京師則不然,無論生張熟魏,識與不識,皆可問津,且大了高叫見客,妓即相率而出,任客選擇也。」也作「熟魏生張」。
顛撲不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朱熹(西元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晦翁,南宋婺源人。是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也是南宋閩學的創始人。一生著述繁富,其中影響最大的是《詩集傳》和《四書章句集注》,成為後來歷朝學子必讀的教科書。其學說源自北宋的程顥、程頤,故後人常以「程朱學派」稱之。典源摘自朱熹寫給張欽夫的書信,內容提到關於心性方面的修養工夫:若要導正心性,則必須循著致知、誠意的次序,從中下功夫,才能達到「心無時不虛」的境界;如果可以一直在這方面努力,就可以常存此心,如此則動靜如一,不偏於任何一處。程顥也曾經說過:如果可以從身體力行中體會並且得到樂趣,到達此一境界後,就不必害怕無法把持心性。朱熹贊同程顥所言,認...
說文解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文解字》,簡稱《說文》,是一部中國東漢許慎編著的文字工具書。《說文》全書共分540個部首,收字9,353個,另有“重文”(即異體字)1,163個,說解共用133,441字,原書分為目錄一篇和正文14篇。原書現已失落,但其中大量內容被漢朝以後的其他書籍引用,並有北宋徐鉉於雍熙三年(986年)校訂完成的版本(稱為“大徐本”)流傳至今。宋以後的說文研究著作多以此為藍本,例如清朝的段玉裁注釋本。目錄1 作者生平、書名由來及撰寫背景2 體制3 內容編排4 評價及貢獻5 資料來源 作者生平、書名由來及撰寫背景許慎,字叔重,汝南召...
關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過張飛的年齡也無任何記載。《三國志·蜀書·關張馬黃趙傳》:“羽年長數歲,飛兄事之”。但是伴隨著關羽從北宋開始在民間藝術形像及各統治政權對其推崇的不斷提高,此後關於其出生時間開始出現了多種不同信息,諸如: 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 六月六日 未指明年份。 元胡琦《關羽年譜》 延熹三年六月二十四日。 明崇禎二年(1629年)立於石磐溝關羽祖塋的《祀田碑記》延熹三年六月二十二日。 清朝|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解州州守王朱旦據傳在浚修古井時發掘出關羽的墓磚,磚上刻有關羽祖、父兩世的表字,生卒年月等,還提到關羽的家庭狀況。他因...
談虎色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二程集》是北宋程顥、程頤兄弟兩人全部著作的彙集,《遺書》是該書的一部份,共二十五卷。兩人思想學說基本一致,以理、道為萬物的本源,認為「萬事皆出於理」,開創了洛派理學,是北宋理學代表人物,合稱為「二程」。書中在討論到「真知」和「常知」有什麼不同時,舉了這麼一個例子:「曾見一個農夫,被老虎咬過,後來傷好了,可是每當聽到有人在談論老虎咬傷人的事情時,那個農夫的臉色較其他人更加地驚惶不安。老虎會傷人,是連三歲小孩都知道的事,但若是沒有親身經歷過就不算『真知』,必須像那個農夫親身經歷過才叫『真知』。」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談虎色變」,用來比喻一提及某事就非常害怕。
蘇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蘇軾 ( 1037 - 1101 ),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 (今四川眉山縣 )人。北宋大文學家、書畫家,世稱蘇東坡。蘇軾自小聰敏好學,二十一歲便考取進士,早年曾任翰林學土兼侍讀、龍圖閣學士、兵部尚書等職,後期他的仕途就非常坎坷。曾因謝景溫的誣陷,被貶為杭州通判。元豐二年,他四十三歲時,發生了著名的李定「烏臺詩案」,他因此事入獄,幾死,翌年被貶至黃州。但在他被貶黃州的這個時候,卻是他作品創作最多之時,如〈承天寺夜遊〉、〈東坡〉、〈惠崇春江曉景〉等都是這個時期的作品。這時真可說是他一生文學的發展的最高峰,也因此留下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