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16.784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守口如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嘴像瓶口一樣封得嚴緊。語出《法苑珠林.卷四七.懲過篇.引證部》。後用「守口如瓶」比喻嚴守祕密。 △「防意如城」、「諱莫如深」
見利忘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法苑珠林》卷七四:「故臨財苟得,非謂哲人;見利忘義,匪成君子。」
大海撈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外明代朱權的《荊釵記》也用了「東海撈針」,意思也是一樣的。如果要追探更早的典源線索,唐代道世所編的《法苑珠林.卷二三.慚愧篇.引證部》中,也有類似的用法:「一鍼投海中,求之尚可得。一失人身命,難得過於是。」意即在大海中投一根針,或許還找得到,但一個人失去了生命,卻不可能再救回來,藉以形容生命的寶貴。可以參考。
海底撈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外明代朱權的《荊釵記》也用了「東海撈針」,意思也是一樣的。如果要追探更早的典源線索,唐代道世所編的《法苑珠林.卷二三.慚愧篇.引證部》中,也有類似的用法:「一鍼投海中,求之尚可得。一失人身命,難得過於是。」意即在大海中投一根針,或許還找得到,但一個人失去了生命,卻不可能再救回來,藉以形容生命的寶貴。可以參考。
防意如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法苑珠林.卷四七.懲過篇.引證部》:「防意如城,守口如瓶。」
東海撈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外明代朱權的《荊釵記》也用了「東海撈針」,意思也是一樣的。如果要追探更早的典源線索,唐代道世所編的《法苑珠林.卷二三.慚愧篇.引證部》中,也有類似的用法:「一鍼投海中,求之尚可得。一失人身命,難得過於是。」意即在大海中投一根針,或許還找得到,但一個人失去了生命,卻不可能再救回來,藉以形容生命的寶貴。可以參考。
緘口如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守口如瓶」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守口如瓶就是把嘴像瓶口一樣封得嚴緊。比喻嚴守祕密。這句成語較早出現在《法苑珠林.卷四七.懲過篇.引證部》:「防意如城,守口如瓶」兩句。「防意如城」的意思就是指防止私欲的心有如防止敵人攻城。〈懲過篇〉的大意講到如要修練身心,都得接受挫折和磨練,才能潔心淨意。就好像滿是金子的山洞過於顯眼,狐兔不敢停留;也好像澄澈的水塘,蛙龜不敢藏身。心意一潔淨,邪念惡意就如同狐兔和蛙龜一般,不能窩藏。人如能潔心淨意,則輪迴之報可止,心中時常充滿和樂。並且能防意如城,不讓邪念產生;守口如瓶,謹言慎行。後來「守口如瓶」則被用來比喻嚴守祕密,如《隋唐演義》第三五回:「今願陛下...
三頭八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顆頭、八條臂膀。見「三頭六臂」條。01.《法苑珠林.卷五.六道篇.脩羅部.述意部》:「並出三頭,重安八臂,跨山蹋海,把日擎雲。」(源)
鑽火得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鑽木引火,卻得到寒冰。比喻事情的結果和前提不符合,不可能存在。《法苑珠林》卷五五:「竊聞聲調響順,形直影端,未見鑽火得冰,種豆得麥。」
金翅擘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金翅,傳說中的鳥名。擘,分開。語本《法苑珠林》卷六:「若卵生金翅鳥,飛下海中,以翅搏水,水即兩披。」比喻文辭氣勢雄偉。宋.嚴羽《滄浪詩話.詩評》:「李杜數公如金翅擘海,香象渡河,下視郊島輩,直蛩吟草間耳。」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