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19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波特性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超音速流場內,部分區域可能有震波和Prandt1-Meyer expansion的組合,如下圖所示。由斜震波(oblique shock wave)和Prandt1-Meyer expansion的個別理論,可以求出在區域(2)和(3)的流場特性。因此稱這種震波和Prandt1-Meyer expansion的組合為shock-expansion理論。
波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波特曼為瑞士人類學家,出生於瑞士的巴色爾市(Basel),他原來是研究動物學的,曾經就學於日內瓦、德國的慕尼黑(München)與柏林、法國的巴黎等大學,當過巴色爾大學動物研究所的所長(1931~1946)、校長(1947~1948)。他將研究動物的心得應用到人類學的研究上。
  他是著名的生物人類學家,著作甚多,其中[生物學與精神](Biologie und Geist)出版於一九五六年。其思想中心為:
  1.人的思想的改變,是經由自然科學的發展,與歷史的批判、把握,而形成「人的表象」(presentation of man),所以「人的表象」成為人的改變的基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水面因震動所產生的起伏現象。如:「波浪」、「水波」、「波濤」、「平靜無波」。
物理學指由彈性體或流體振動所產生的現象,叫做波。如:「聲波」、「光波」、「音波」、「電波」。
比喻目光。如:「眼波」、「秋波」。
波及:影響。如:「波及無辜。」
量詞。用於計算接續情勢的單位。如:「第三波」、「一波又一波的攻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眾不同、和一般人不一樣的。如:「特別」、「特等」、「特徵」、「特大號」、「特立獨行」。
特別、專門。如:「特寫」、「特地」、「特派」。
但、只是。如:「不特」、「非特」。
棒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九六九年,金龍少棒隊首度為我國贏得第二十三屆世界少棒錦標賽的冠軍,爾後,我國少棒多次奪下美國賓州威廉波特世界少棒錦標賽的冠軍。到了西元一九七四年,少棒、青少棒和新成立的青棒則首度為我國拿下了世界棒球的三冠王。西元一九八四年,中華成棒代表隊在洛杉磯奧運中拿下了棒球項目的第三名(當時棒球為奧運表演賽之一),隨後,中華成棒代表隊更在一九九二年西班牙巴塞隆納奧運會中兩度打敗日本勇奪銀牌( 此時棒球為奧運正式項目) 。此時中華隊早已被視為業餘棒球的世界五強之一了,與美國、日本、古巴、韓國齊名。職業棒球方面也在熱心人士的奔走之下,於...
耳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外。主要用來蒐集外界的聲波,把它像中耳和內耳傳遞,且對中耳和內耳有保護作用。並有一定程度上其自身的濾波特性和增大耳壓的功能。(註1) 中耳(註1)包含鼓膜、鼓室和咽鼓管。主要用來傳遞聲波、增強聲壓,對內耳也有保護作用。1. 鼓膜,是中耳與外耳的分界。略呈橢圓形,是一張具有彈性且透明的薄膜(就像薄紙一樣薄)。2. 鼓室(又稱中耳腔),是內含空氣的小腔。外壁是鼓膜,透過它與外耳根相連;內壁連接內耳。鼓室內有3小塊聽小骨,它們互相連成一串。3. 咽鼓管(又稱耳咽管),是一條連接鼓室到鼻咽的通道,主要用來通氣且有保護功能,可以用...
相關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數就越低。當兩個變項是零相關時,表示二者之間沒有一致的關係。例如,紐約州普克西市學生的成績和奧勒岡州波特蘭市學生的動機強度可能就完全沒有相關。 缺點  相關法的最主要的缺點是它只能告訴我們兩變項間有相關存在,但是不能告訴我們什麼造成什麼。像Lahaderne有關專心、成就和智商的研究就讓我們想到一個問題:是學生的專心導致高成就?或者是高能力、高成就的學生本來就比其他的學生能維持較高的注意?相關研究不能完全回答這個問題。但相關研究者常喜歡用統計的方法來判定可能的因果關係。從Lahaderne的研究,我們也許可以去看看,在相...
競爭優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和績效。 內容說明「競爭優勢」一詞,目前在管理學中相當常見,最早可追溯至卡威思(R. Caves)與波特(M. E. Porter)於1977年所發表的〈從進入障礙到流動障礙:新競爭的臆測決定和不自然的阻礙〉(Form entry barriers to mobility barries: Conjectural decisions and contrived deterrence to new competition)一文,代表人物首推波特,他於...
歐亨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歐亨利出生 1862年9月11日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的格林斯伯格職業 短篇小說作家國籍 美國創作時期 1901年~1910年歐•亨利(O. Henry,1862年9月11日-1910年6月5日),又譯奧亨利,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美國小說家,其短篇小說構思精巧,風格獨特,以「歐•亨利式結尾」揚名於世。目錄1 早年2 創作生涯3 晚年4 去後世的影響5 代表作品 早年 歐•亨利生於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的格林斯伯格,父親是個醫師。歐•亨利三歲喪母,由祖母和姑母撫養長大,姑母啟發了他對...
凌明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剛昌的故事》(2005,文經社)《史努比之父:查爾斯‧舒茲的故事》(2006,文經社)《彼得兔之母:波特小姐的故事》(2008,文經社)《創造哆啦A夢的藤子不二雄》(2009,和平國際)其他著作《嫦娥與織女:「系」部首的故事》(2004,全美文化)《廉潔的好官:「貝」部首的故事》(2004,全美文化)《我是爸媽的照相機》(2005,國語日報)《好詞好句好段初階》(2006,幼福)《好詞好句好段進階》(2006,幼福)《關掉電視,幫助孩子》(2006,漢宇)《像訓練海豚一樣教育你的孩子》(2006,漢宇)《每天五分鐘,激勵...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