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1.900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逐步養成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逐步養成法(Shaping)目錄1 定義2 影響有效性的因素3 缺點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定義逐步養成法有時被稱為逐漸接近目標法,被定義為透過增強接近最後目標的反應,並消弱先前反應的方式發展新行為。新行為受不同來源及影響形成,有時新行為的出現是因為有一些初始行為受到環境或他人的增強,造成行為的改變。日常生活中逐步養成是很普遍的,以致於我們不見得感受得到。(註1)逐步養成行為也透過五個面向進行(註1):1. 形式:指的是空間變化或反應形式(如特定的動作)。舉例來說,打字與寫字是同一個反應,但是有不同的形式。2. 數量:指...
行為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對象,通常為個別學生,利用行為主義的基本行為原理與策略,如增強原理、處罰原理、增強物的使用、類化與消弱原理、逐步養成與連鎖原理、模仿原理等,來改正學生的問題行為。其一般步驟為(陳榮華,民83):1.問題行為的檢核包括指明學生問題的所在,並剖析問題的層面;探究形成問題的情境與條件,如當事者為誰?問題行為常發生於何時?特定行為常發生於什麼地點?2.問題行為的評量包括評量問題行為的範圍與嚴重性,如行為頻率、行為反應的強度與大小、行為的持續時間;評量問題的行為是否客觀,要讓學生達到的基準線行為為何?3.探究行為的原因行為原因的...
次級增強作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先亮。根據次級增強作用的原則,燈與食物的配對會使燈獲得它本身的增強屬性。測試這種理論的一種方式,就是消弱壓槓桿的反應;因此動物壓槓桿時,燈就不會亮,食物也不會出現。當反應比率降低到操作水準時,我們再安排一種情況,使得壓槓桿的反應會亮燈,但不會掉進來一粒食物丸;我們會發現反應次數又往上提高了。既然只有燈亮就能增加反應次數,進而延長消弱作用;所以我們就可以說:在食物獲得期(訓練期)內,燈光與食物的聯結,使它發展出一種次級增強作用的特徵。如果燈光沒有與原...
固定比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FR10),依此類推。這樣逐步減少增強的方式,較能使學生在無增強的情況下獨立工作,而且使行為不易被消弱。我們最終的目的,就是希望學生能獨自完成整個計畫,努力不懈,一直到計畫完成時才獲得增強。我們成人不就是這樣嗎?成人的工作常要數年才能完成,而且要經過好幾年才能看到好的成果。(寫教育心理學教科書就是這種工作!)(註1)結論  固定比例的增強方式可激勵一個人做大量的工作-尤其是,開始時用連續增強(FR1),讓個人動起來,然後漸漸提高增強的標準,更會有此效果。為什麼提高增強標準可以產一較高的行為水準呢?原因之一是,增強若過於...
操作制約取向的輔導策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操作制約(Operant conditioning)是一種由刺激引起的行為改變的過程與方法,又被稱為工具制約或工具學習。操作制約與古典制約有所不同,操作制約的作用對象,是個體原來就已經自願進行的行為;而古典制約則是使個體產生非自願反應的作用。兒童說謊若不多時,可以採消弱原理的「正增強」,「負增強」和「隔離法」一立即停止增強等輔導策略,若是喜歡說謊而且頻率繁多的兒童,即使採用上述辦法,效果可能也相當的有限,因此對這類兒童的輔導方法,可採制約增強一代弊制度,來改善不良的說謊行為,其步驟如下:1. 測量基準階段此一階段為五天或...
類化增強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功能自主了,也就是說它不再有原始動機,卻仍然持續下去。史京納會說這一種活動最後一定會產生原級增強或是消弱。但是奧爾波特則會說這個活動不再依賴原級增強。 關鍵字中文: 類化增強物英文: generalized reinforce 參考書目註1王文科(1989)。學習心理學,頁111-112。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不定時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 與比例的比較和不定比例增強方式一樣,在不定時距的增強方式底下,單位時間內的行為頻率高,而且不易消弱。比方說,某老師有一個規定,學生每天都要繳交他們的隨堂習作,但是老師並不檢查每一份作業,而是隨機地抽出三份。如果有學生做得很好,就給這些學生額外的分數。這種不定時距的增強方式可以激勵學生努力完成他們的課堂作業。但是假如老師在學年半途就悄悄地停止抽查,學生可能永遠不知情;他們也許會認為他們自己的作業剛好沒被抽到。他們不知道,任何人都不可能再獲得這項增強了,這種方法看似有些欺騙,實質卻可以在教學上發揮很大的效用。(註1) ...
逸以待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兩方對峙時採取守勢,養精蓄銳,待對方實力消弱或疲倦時,再迎頭痛擊。宋.陳師道〈擬御試武舉策〉:「逸以待勞,久以待變,亡費而有備,可謂善矣。」也作「以佚待勞」。
事不兩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輕易的吞併各國了。再縱觀天下局勢,各個諸侯國中,秦國對楚國最為忌憚,楚國的氣勢若強盛,秦國就會相對的消弱,反之,楚弱則秦強,兩股勢力互為消長,絕不會同時並存。所以,蘇秦建議威王應該聯合鄰近各國,把秦國孤立起來,如此才是求得生存的最好方法。《戰國策.楚策一》中又另有一段,描述戰國時張儀為破楚、齊、燕、韓、趙、魏六國的聯合,於是分別利誘六國與秦國親善。當遊說楚王時,他以秦、楚二強若欲相爭而無法並存,則秦必採軍事手段使楚岌岌可危作為要脅,而欲迫使楚國改與秦國聯合。其中也用到「勢不兩立」一語。後來「勢不兩立」演變為成語,用來比喻敵對的雙方不能同時並存。
不定比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有助於學生養成穩定而認真的工作習慣。結論(註1)  在不定比例的增強方式下形成的行為習慣很不容易消弱。即使行為已不再獲得增強,人們可能經過一段很長的時間也不會放棄工作。因為他們已經學習到,也許要大量的工作才能得到獎賞。他們誤以為下一次也許就可以獲得酬賞,因而繼續做下去。(註1) 關鍵字中文: 不定比例英文: Indefinite proportion 參考書目註1Robert E. Slavin(2005)。教育心理學,頁183。台灣培生教育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註2張春興(2007)。教育心理學,頁121。台灣東華書局...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